两年来中国到底“熔断”了多少国际线?
“熔断”政策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一年半多。从2020年6月11日第一班被“熔断”的航班入境开始到2022年1月16日为止,中国已经在检疫期间在412班国际入境航班上发现了2957例确诊病例加以隔离,并对445班航班采取了取消措施。
是时候对这400余班航班进行分析了——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境外输入的主要风险点,并且预测在之后的工作中会遇到的压力点。
我们将按照国家所在的地区分别分析情况。
东亚:疫情控制相对稳定,但Omicron带来了不确定性
东亚包括三个国家:日本、韩国和蒙古国。从2020年6月以来,这三个国家始发的航班共被熔断4次:
·20年10月蒙古国1次(乌兰巴托—呼和浩特),确诊5人;
·20年11月(首尔厦门)、21年10月(首尔青岛+烟台)和12月(首尔沈阳+天津)韩国各一次。
这三个国家的疫情控制情况在世界上算是较好的:日本是全世界极少数和我国保持密切通航的背景下没有一次熔断的国家,而韩国也先后获得多班“奖励航班”,显示当地疫情控制的稳定性。同时,当地疫情节奏和我国相对一致,呈现秋冬季节多,春夏季节少的趋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距离原因,中国来往这三个国家的航班多数以窄体客机执行。因此,要想达到5人每班的熔断门槛,严格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在Omicron变种的背景下,日本疫情的防控形势也相对严峻(日本一周10万人左右,韩国一周3万人左右)。我们预测在2022年1月到2月入境的航班中,日本将出现首次熔断,韩国将再次出现熔断。同时,蒙古国由于其和我国接壤的漫长的陆路边境线,因此陆路疫情输入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东南亚十国:贫富分化决定疫情走势
我们刚刚说到对于采用窄体客机执飞的东亚三国而言,达到每一班5人的熔断门槛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当地疫情的绝对严重性面前,即使是窄体客机也有熔断的情形发生。
在东南亚十个国家中,仅有文莱一国在和我国通航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熔断。剩下九个国家总共被熔断了62次:缅甸14次、柬埔寨12次、菲律宾11次、老挝9次、印尼6次、新加坡5次、越南2次、泰国2次、马来西亚1次。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除了秋冬二季的传统疫情季节(2020年10月到2021年1月,越南1次、印尼2次、柬埔寨3次、菲律宾2次;2021年10月到2022年1月,越南1次、印尼2次、新加坡5次、缅甸1次、老挝9次、柬埔寨1次菲律宾2次)以外,在夏季也有比例不低的熔断记录。20年夏季7、8两月,泰国触发2次、菲律宾触发1次;21年春季4月菲律宾和印尼各1次;夏季6、7、8三月缅甸13次、柬埔寨8次、菲律宾5次、印尼1次、马来西亚1次。
同时,当地熔断频次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相关。除曾在2021年10月到11月因采用“与病毒共存”策略初期遭受感染者激增的新加坡被熔断5次外,较富有的马来西亚仅熔断1次,泰国仅熔断2次。与此相比,最贫穷的缅甸熔断了14次、柬埔寨12次、老挝9次、菲律宾11次、越南2次、印尼6次。
这种疫情防控局势同样给云南和广西两个边境省区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的陆路边境地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2021年全年云南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292例,其中三季度(789三个月)报告871例,是上海386例的两倍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东南亚的熔断和当地局势有密切关系,随着缅甸等国趋势转稳,东南亚的疫情传播预计也将得到一定缓解。另外,中国也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提供大量疫苗帮助当地控制疫情。
目前,东南亚的确诊情况相当分化:菲律宾最新一周是约24万确诊,越南是13万,泰国是5.5万,马来西亚是2.2万,但是新加坡、老挝最新一周是6千例左右,印尼是5千例,缅甸则是1082例,文莱是263例,柬埔寨则仅有182例。因此,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航班,1月或2月可能再度出现熔断。
宏观上而言,东南亚疫情最大的变数是旅游业——在1月19号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召开的第25届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上,东盟各国旅游部长一致同意重新开放东盟,试图重振受到巨大冲击的东盟旅游业。但在疫情高度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东盟能否就此取得客源国的谅解还是未知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个冬天可能不好过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我国是季节反着来的国家。在过去的日子里,澳大利亚熔断了两次(2021年12月东航1次、2022年1月南航1次),而新西兰则一次也没有熔断过。不过,澳大利亚由于路途遥远,因此主力承运人东航和南航都使用长程宽体客机(东航使用777-300ER,南航使用380-800)飞行,相对更容易达到5人的“熔断门槛”。
总体而言,过去两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疫情表现是稳定的;但是最近澳大利亚的熔断模式比较反常——如果在南半球的夏天当地疫情都已经达到了会熔断的地步,那么到了今年的夏天(南半球的冬天),澳大利亚的疫情会发生成什么样子呢?事实上,澳大利亚最近一周的确诊达到了47万人之多,因此当地局面现在相当混乱。我们估计1到2月澳大利亚航线仍然将发生1到2次熔断。
南亚和中亚:高压持续
我国和南亚四个国家通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印度没有直航客运航班。尽管如此,这四个国家还是以窄体机一共产生了34次熔断,每个国家平均产生了8次多,是地区分布中最多的。其中,巴基斯坦熔断14次、孟加拉国11次、尼泊尔8次、斯里兰卡1次。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2次熔断就是来自孟加拉国。
南亚国家熔断时间较无规律,冬季和夏季均可发生,显示出当地疫情的反复性。巴基斯坦夏天(4到9月)共熔断7次,冬季(10月到3月)也共熔断7次;孟加拉国分别为7次和4次。尼泊尔作为山地国家,受到影响相对较小,8次熔断均发生在冬季;而斯里兰卡则在20年8月熔断过1次后再无熔断。
斯里兰卡最近一周确诊约5000人,孟加拉国2.4万人,尼泊尔2.1万人,巴基斯坦1.8万人。因此,南亚国家(如果还有航班的话)在1月到2月可能也会迎来一轮熔断,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趋势。
另外一提,印度的数字是……159万人。也许中印还要一段时间才能通航吧。
与此同时,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少数频繁熔断的国家(熔断7次,其中21年7-10四个月共四次)。当地疫情最近飙升到4700人一周,也可能会出现一次熔断(如果还有航班的话)。
北美:“一次熔俩+主动取消”也挡不住Omicron
由于美国DoT和加拿大MoT实施“对等政策”(中方如果熔断一班外方航班,外方将同等熔断一班中方航班),因此在美加的熔断将会“一次熔俩”。同时,航空公司也会主动取消一些航班,以免连续输入触发熔断。
通常而言,这些措施都会降低熔断事件的次数。因此,2020年的冬天中美航线仅仅熔断了3次洛杉矶始发(CA988一次、CA770一次、MF830一次),中加航线更是一次都没熔断过。
但是,再怎么样也扛不过Omicron在美加的肆虐。2020年冬天美国一周确诊在160万左右,而最近的一段时间美国一周确诊在560万。三倍半的确诊数字直接让中美航线彻底跳了闸——12月熔断15次;1月份熔断19次。在病毒的压力面前,中美七大航空公司也没有什么办法。
与此同时,加拿大2020年冬天一周确诊在6万例左右,但最近一段时间也达到了30万的水平。这使得中加航线在今年冬天熔断了九次——12月3次,1月有6次。
我们估计美国和加拿大的混乱局面还要持续一个月,中国来往北美的航线才能停止新的熔断。但是由于多次熔断造成的时间叠加,航线恢复到通常情况可能需要两到三个月(除非美国DoT想动用手段,但是如今中美一起断,美国DoT也没什么理由)。
欧洲、中东和非洲:双重打击下最复杂的情况
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情况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这里是少数接受中国公民转机回国的地区。这对于在南美洲和非洲(乃至印度、英国等暂不恢复通航的国家)的中国公民是十分重要的。
这也因此使得这三个地方的回国航班的乘客来源多样,熔断往往并非因为所在国的疫情因素,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我们以上海市1月14日的通报为例,可以看到2022-01-11入境的LH728(FRA-PVG)是如何触发熔断的——
·病例16在危地马拉工作,自危地马拉出发,经哥斯达黎加、德国转机;
·病例17—病例19在尼日利亚工作,自尼日利亚出发,经德国转机;
·病例20在英国留学,自英国出发,经德国转机;
·病例21在乌兹别克斯坦工作,自乌兹别克斯坦出发,经德国转机;
·病例16—病例21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1月11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第二天入境的MU220(FRA-PVG)也是一样的道理:
·病例31在德国工作,自德国出发,病例32—病例34在德国留学,自德国出发;
·病例35在牙买加工作,自牙买加出发,经德国转机;
·病例36—病例38在尼日利亚工作,自尼日利亚出发,经德国转机;
·病例31—病例38乘坐同一航班,于2022年1月1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这种复杂性使得我们预计欧洲线仍然是中国熔断最频繁的线路。至今,西欧(申根区)一共被熔断了135次(法国30次、俄罗斯25次、德国23次、荷兰15次、波兰白俄罗斯各八次、意大利西班牙各五次、瑞士四次、芬兰丹麦各三次、奥地利瑞典各两次、希腊葡萄牙各一次),远多于东南亚的62次;非洲六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卢旺达、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南非)一共被熔断了75次(肯尼亚30次、埃及23次、埃塞13次、阿尔及利亚四次、卢旺达三次、南非两次),中东(阿联酋、阿曼、沙特、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以色列)一共被熔断了48次(阿联酋17次、土耳其11次、沙特七次、伊拉克六次、伊朗三次、阿曼和以色列各两次),都在相当高的水平。
而在欧洲Omicron疫情的侵袭下,熔断的不确定性急速升高。法国最近一周的确诊达到了两百万人之多,德国也在四十五万左右。考虑到英国一百万人的时候我们就暂时停止了中英直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中法也可能会面临停航的局面。中东的土耳其一周四十八万,非洲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则可能存在检测黑洞(即检测能力瓶颈使得当地无从确诊)。因此,这三个地方的线路在2月份继续熔断,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总结——中国能和谁恢复通关?
有人常向我询问中国对外开放的年份和时间点。但是就数据的综合分析让我实在没法给出什么答复——考虑到世界各国疫情发展不同,中国“对外开放”与其说有一个时间点,不如说有199个时间点。
事实上,中国已经对一些国家放宽了一点点——例如中日和中韩之间之前实施有“快速通道”(Business Track)允许有需要的企业安排员工以“在企业内活动为前提”免除隔离(笔者本人也使用过这一制度邀请过专家来华共同面对客户),航班量也远比“五个一”为多。
因此,即使是要决定开放“非必要的旅行”,也必然以各地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