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首架民用初教6飞机适航飞行成功 李健首航并在专题研讨会上总结发言

 2023-09-26 19:42:40 来源:民航资源网  [投稿排行榜]

首架民用初教6飞机适航飞行成功 李健首航并在专题研讨会上总结发言

      民航资源网2023年9月26日消息:我国首架民用初教6飞机近日在航空工业洪都瑶湖机场适航飞行成功。这次适航飞行是民用初教6飞机获领标准适航证后的首航。此次首飞机组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红星飞行表演队队长胡延春组成,由民用初教6的首家运行单位南昌瑶湖飞行基地管理有限公司组织飞行。

      初教6飞机是中国飞行员的“启蒙教练机”。1958年8月27日,代号“红专”502的教练机在南昌顺利首飞,1962年定型服役,1964年11月,飞机正式定名为初教6。初教6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初级教练机,是我国航空院校用于飞行员筛选、初级培训的唯一自主研制机种,也是我国第一个进行军转民的飞机型号。初教6至今已有65年的飞行历程,生产了超3000架,广泛应用于人民空军、人民海军和民航院校等单位的飞行员培养,并出口至众多国家,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

      作为一款年过“花甲”仍在服役的经典机型,初教6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的荣誉:新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初级教练机;第一个获得国家金质奖章的机型;服役时间最长的机型等。

      随着国内通航市场的发展,2019年,初教6飞机获得了中国民航局办法的TC/PC(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成为我国首个“军转民”的飞机型号。2023年5月16日,首架民用初教6获得了标准适航证,标志着民用初教6正式进入国内民用航空领域。

      今后,民用初教6飞机将为中国民航飞行员培训填补复杂类、特技类机型的空白,为民航飞行员高难科目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在首架民用初教6飞机适航飞行活动之后举行的“立足航空人才培养延续民族经典传奇——民用初教6飞机特技训练与飞行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上,来自民航局、军方、政府、高校的专家代表和嘉宾们讨论激烈、发言踊跃,不仅肯定了初教6飞机为军民航做出的贡献,非常看好这款民族经典未来的在民航业的发展前景,而且对厂家和运行单位提出改进和运行的建议。

      除了红星飞行表演队队长、南昌航空大学民航学院院长胡延春和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客服部飞行训练与安全室主任、教授高俊做了主旨演讲,其他嘉宾也对民用初教6飞机的发展建言献策。

      嘉宾发言一

      发言嘉宾: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司原司长  徐超群

      谢谢前面胡院长和高俊两位专家的演讲,内容专业,非常精彩,感触颇深。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航空系统更是如此,一个好飞行员的训练体系一定要有好的设备,也就是航空器。

      初教6飞机是我国早期的初级教练机,为我国的航空飞行员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声誉海内外,被称为民族精典传奇。这样一款型号的航空器,现在终于获得适航证,自由进入民用市场,必将会对通航发展,对航空训练市场产生有新的促进和影响。

      回想几年前我们对初教6飞机的型号审定过程和颁发证件的过程,深深地感到,行业政策和规章制度对产品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初教6飞机就是借助民航局民航通航的政策的放管服政策,在当时李健副局长的指导下,我们适航部门做的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影响现在来看,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要大得多。因为当时我们想的很简单,就是初教6飞机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不把它推到市场上去锻炼一下?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把这个事情做好,但是做完了以后,我觉得大家对这个事情的评价和影响,远远的超出了当时的预想。结合今天的讨论话题,也结合适航管理的经验,我有三点个人感受和大家分享。

      第一,应该进一步推进通航放管服的政策,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才能适应低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教6之路,可以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通过一个技术路径的样板,值得研究。同时也对1987年适航管理政策之前的老旧型号飞机的管理提供了途径。

      第二,对初教6飞机在未来培训市场和个人爱好者市场的作用要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普及,这一点我觉得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应该加强局方、工业方、用户方、航空展会等多方面的联合协作机制,共同推进更多国产优秀品牌的市场份额。

      第三,初教6的经验也提示我们,必须关注适航规章的建设要与国家的工业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具备自主制定规章和标准的能力。不能一味的研究国外规章的含义,要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必须把国家的工业实践和工业标准融入到我们自己规章的制定中,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

      嘉宾发言二

      发言嘉宾:中国民航华东管理局原局长  蒋怀宇

      在中国民航过去飞行员培训历程中,一些老飞行员都有初教6飞机的飞行经历,其中我跟李健副局长是飞行学院最后一批有此经历的飞行学员。作为民航安全运行的启蒙机型,初教6以其优良的气动性能、操纵特性以及坚固的结构,特别适合飞行教学尤其是复杂姿态的进入和改出,为飞行员处置非常规的复杂飞行状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刚才几位专家讲的很精彩,我十分认同,我就谈两个建议:

      第一,我很赞同把初教6飞机引入到民航141部的基础训练当中,但目前飞机的价格、运行成本相对比国外同类机型高了一点,每个141学校都用初教6可能不太现实,建议有必要组成一个专门的学校,让各个141部的学校飞行学员完成大纲训练前,集中到拥有初教6的学校,进行复杂姿态处置的训练(UPT)。刚才专家讲了,当飞行速度减至有机速度以下,飞机会进入抖动掉翼尖进而进入失速,小飞机如此,大飞机也同样,民航飞行员尤其是后边没有飞过这一复杂的状态的这些飞行员,当务之急需要补上这一课。

      第二,我觉得从整个民航行业发展来讲,实际上它分成专业的飞行和大众的飞行,通用航空属于大众的飞行。当前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比较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航空文化氛围不够。我认为航空文化,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认识飞机、了解飞行,热衷飞行,而最能发挥这个作用的机型一定是初教6。

      现在航空科普都去搞无人机,无人机虽然先进,那是通过计算机的算法,替代了所有人应该掌握的空气动力特性、飞行控制等等,像eVTOL(载h垂直起降无人机),研发厂家及局方在审定调研的时候,讨论飞行时是否配置飞行员问题时,厂家说不需要,因为计算机可以替代驾驶员作正常和非常的全部操纵,8个螺旋桨即使有1个2个不工作,也无须人工干预。虽理论上如此,但要让局方尤其公众对其飞行控制真正认可,仍建议上面配备一个飞行员,尤其是飞过初教6的飞行员,只有这样,旅客或游客才敢坐上去,享受空中体验、通勤或游览。

      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的总结发言

      对刚才的精彩发言,我相信许多没有发言的同志,也有很多话想要说。作为总结讲话,由我来做不是太合适,即使不让我讲,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的发言后,深受启发,我也想谈谈我对通用航空、对初教6飞机正式投入民用的思考。

      首先对初教6飞机开启民用之路表示祝贺。初教6飞机从1958年7月27日首飞,到1962年交付,开始作为训练机型。刚才徐司长提到,从1987年5月7号颁布适航要求,到2019年2月28号正式发证,再到今天从发证以后做了大量的后续工作,正式的让民用初教6飞上蓝天。

      2023年9月17号,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初教6开始民用与重生的日子。在此向洪都以及所有为这个项目努力的同志们表示祝贺。

      多年前我听说许多飞行爱好者需要到国外去飞中国制造的初教6飞机之后,作为航空人,作为从事适航审定工作的的工作者,作为航空业管理机关,我思绪万千。自此之后,就下决心,要把初教6民用适航审定这件事情做好。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憧憬。

      初教6飞机作为将国产民机继续发扬光大的新起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初教6飞机引发了我们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军事战略储备的思考。初教6飞机取证之后,未来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借此机会此对各位对于这项工作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初教6取证后洪都又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初我是从国外初教6的服务价格消息上,引起对这件事情的关注的。15分钟的飞行体验收费395美元,30分钟是635美元。作为中国制造的飞机,中国飞行爱好者需要到美国,到新西兰,到澳大利亚,才能飞上中国产的飞机。从这时开始,我就想我们中国造的飞机为什么不能在中国飞起来?

      许多爱好者几乎把对飞机的赞美之词都用在了对初教6飞机上,它是初级教练机的经典之作,甚至有人用“忠诚”来形容这款飞机。但在之后的发展中失去了不少机遇。

      知道初教6的飞行体验价格之后,我跟团队讲我们的飞机是合格的,而当时大部分规章条款都是引进美国的,如果对应规章不合格,说明我们对规章的理解存在问题,需要重新梳理规章。

      我们后来在依法依规的情况下把这件事情办成了,所以我今天要特别想感谢这些团队的努力和担当,完成了这项不易的工作。感谢所有这个项目付出努力的同志们!

      给国产民机的制造发适航证,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常重大。希望在初教6发证后,包括在军民融合方面,各方都能持续给予关注和支持。

      前段时间,安徽芜湖召开了第二届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参会的七名院士都表示低空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未来,要将初教6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拓展民机制造、通航产业制造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初教6本身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力量,吸引更多航空爱好者参与,拉动消费,引申到低空经济,以及加强国防力量战略人才储备之中,对军队下来的力量保存、军转民、代管等。

      众所周知美国有空军预备役和直接预备役制度,所有享受联邦政府补贴的都是预备役,直接预备役仅飞行员就达近20万人之多。

      未来,通航产业、低空经济是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包括低空经济中的无人机产业,中国有希望在这一领域中走到世界前列。

      传统思维下,我们总是选择去跟进西方的技术标准,而初教6让我们有自信直接颁发适航证。当下,启示我们在某一领域中处于领先状态,最终又会不会成为跟随者,甚至向其他国家学习。

      以无人机为例,在娱乐级与工业机的市场占有量方面,我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在该领域有着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但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工作。尤其在欧美国家,FAA认为城市空中交通(UAM、AAM)是一场输不起的竞争,甚至是比5G还重要的竞争。

      回到人才培养方面,最终解决问题需要依靠人才,无人机要发展,有人机及传统意义的通用航空需要补课。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储备,都依赖于航空人才的教育培训。没有高质量的人口素质和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内容,就很难推动高质量发展,而促发展的交流研讨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契机。

      初教6飞机的民用化在制造业产业链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就业的产投比是1:10,通用航空制造的就业带动比是1:12。而对于C919这样的大飞机,就业带动比是1:80,但由于大部分量由供应商在国外,实际比例并不能达到1:80,未来也将逐渐实现国产替代。所以要牢记制造业的这一概念,更新适航保障观念,才能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还有就是要解放思想,依靠创新思维来推动、引领产业发展。很多方面如果我们不尝试去做,不努力去做,将是非常遗憾的,但是我还是有信心的。有几个数据,今年1~6月份在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文件指引下,从中央政府各部委到各省级政府,到深圳等地方,出台法规政策法规126项。8月30号,深圳市人大第一次听证会,审议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意见征询会。这些政策法规都将为低空经济发展,以及高质量人口素质带来助力。这一思维势必会推动后续的工作,推动利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

      从事这项工作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有责任,一方面要创新,怎样应对这样的挑战?目前,欧洲个别机型,已经实现载人的无人驾驶。从表面看,是无人机发展,实际上是适航理念和政策支持的问题。因此我建议相关的部门要做好这项工作,要创新思维。

      此外,在产品定价方面,我想分享一个案例。瑞士生产一款高级教练机,军方的教练机可能是1,500万美金,而民用则是500万美金,使用的途径不同,设备和性能也不同。

      初教6作为经典的教练机型,随着将来的订单增加及生产力提升,我认为价格是可以下来的。我相信批量生产初教6的价格未来实现200万、150万,是有可能的。如此一来,同类产品进行价格下调,就可以实现市场化。

      另外,我建议洪都能够面向市场并给予初教6飞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也在政策上提供更多支持。今天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中国的飞行爱好者再不用到国外去才能飞上中国产的飞机,这是我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那么从这个事情我们要思考更多未来的工作,希望大家共同的关注。

      希望大家能把这次的交流研讨会作为一个起点,推动国产民用航空制造发展的新起点,做好后续的工作。

    0荐闻榜

    (供稿:合肥航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延伸阅读: 民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