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银翼之上——写在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开幕之际

 2023-09-23 10:17:41 来源:民航资源网  [投稿排行榜]

      “2023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将于9月22日举办。全球民航业重量级嘉宾将齐聚北外滩,聚焦“链接新格局 创造新繁荣”的论坛主题,共同探寻航空业态新理念、新机遇、新繁华,为世界航空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上海方案。这也是东航第三次主办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回顾世界民航发展历史、总结我国民航发展实践,不难看出,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以安全、快捷、通达、舒适的独特优势,发展成为国家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民航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转型等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民航业对经济和社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民航业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贡献。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在一个正常年份中,民航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在3.5万亿美元左右,占全球GDP的4%左右、支撑着8700多万人的生计。同样的,2019年我国民航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约105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0.8%左右,支撑着680多万人的生计。

      除了直接的经济贡献外,民航业还具有其它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社会贡献。

      首先,民航业提供了其它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连通性。民航业为国家提供了快速、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国内外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速了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以超级承运人的中国东方航空为例,截止到2022年底,作为全球第七大航司,东航员工数量超过了10万,构建了通达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1036个目的地的航线网络,每年能为1.5亿人次提供航空出行服务,其中包括一些常规交通方式难以到达的地区,比如西藏地区,地面交通不便,民航业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东航每日有近30个航班从上海飞拉萨,有效地解决了西藏地区连通性的问题。

      航空运输改善了偏远地区的可访问和通达性,促进了区域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特征变化较多,如果以胡焕庸线(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为界,东边地势较低、经济活动旺盛、人口稠密,同时也是八纵八横的高铁网主要覆盖的区域,而西边则近乎相反,地势普遍较高、经济活动相对较弱、人口稀疏,高铁覆盖比较少,航空出行则成了保障这些区域的连通性的重要手段。根据《2022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入运营高高原机场有23个,其中位于西藏自治区的有7个,青海省6个,四川省5个,云南省2个,甘肃省、湖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1个。这些机场的定期航班不但保障了人们的日常出行,同时也保障了这些地区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纽带的延续。

      其次,民航业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社会稳定。

      航空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视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网。根据相关研究,民航业的效益产出比例高达1:80,就业带动比例为1:12。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就业机会,还为社会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从飞机制造、航空燃料供应到机场设施管理和航空服务业,民航业的兴起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比如民航业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就十分深远,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每增加一架飞机的运营,可创造约200个旅游业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民航业的现代化和航线扩展提供了更多旅游选择,推动了全球旅游业的增长,促进了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紧密关联构建了一个互惠的生态系统,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失业率,还增加了国家经济的收入和税收,为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今年的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也将围绕航空+主题,从航空产业链融合视角进行分享和探讨,凸显航空业通过连接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融合发展的价值。

      第三,民航业在应对救灾、撤侨、抗疫等紧急情况时拥有其它交通方式所不具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时效性。同样以东航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间,东航执行了一系列应急救灾和海外公民接运任务,比如2017年9月,飓风玛利亚重创加勒比海地区,东航在24小时内派出2架飞机飞越19国、往返3.4万公里,将381名中方人员从加勒比岛国多米尼克接回祖国;在2020年农历年初一,东航执飞中国民航第一班抗疫包机,承运首支上海援鄂医疗队赶赴武汉;在疫情之后,为助力我国经济复苏,东航又执飞中国首架拓市场商务往返包机,帮助浙商飞出去争取新商机。

      除此之外,民航业是可持续发展、数字化经营等先进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为其它行业树立了标杆。

      民航业是一个十分重规则、重执行的行业,从行业管理的角度讲,民航业可以说是大交通体系中管理标准最为严格的行业了,因为安全向来是民航业的第一要务。正是因为这种贯穿始终的安全文化的影响,民航业的执行力也是最强的,对于行业目前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智慧航空等理念,民航业的实践力度可谓是业界标杆。

      以东航为例,在节能减排方面,东航全面推动节能减碳、绿色飞行,开展了一系列空地全域节能减碳行动。十三五期间,东航推出一滴航油、一滴汽(柴)油、一度电、一滴水、一缕阳光的五个一工程,通过单发滑行、飞机减重、航线机队优化等方式,累计节油60万吨,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实现年均减碳达40万吨,相当于每年种下由1800万棵大树组成的东航森林;ATK油耗、ATK二氧化碳排放连续四年下降,累计下降151个基点,累计降幅6.5%;

      2021年10月12日,围绕民航业减碳愿景,东航首创我国第一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共执行碳中和航班516班,搭乘旅客57118名,逾百万公里的航迹完成绿色飞行;近年来,东航还研制新能源车辆、推进民航地面车辆油改电,在亚洲首家全机队用电子飞行包取代纸质航图,并通过航路优化、APU替代、地面滑行优化等一系列举措实现航班节油。

      在智慧化发展方面,东航也推出一系列举措,收获了一批直观显著、业界领先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比如,东航精心研发了一张脸走遍机场一张网智能体验一颗芯行李管控的全流程智慧出行,并携手国铁集团开启飞机+高铁一个订单、一次支付的空铁联运新时代。

      目标明确、行动果决、引领时代,可谓是民航业的基因。

      北外滩航运论坛的积极意义

      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今年是第三届,论坛在探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民航、智慧民航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这对于充分认识民航业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上海要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形成枢纽门户服务升级、引领辐射能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有力、资源配置能级提升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相信在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加之东方航空这个超级承运人的加持,银翼之上的上海一定可以打造出一个理想中的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中国的民航业也将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0荐闻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