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4351跑道头等待”“塔台,国航4351跑道07准备好,申请起飞”“国航4351,地面静风,跑道07,可以起飞……”3月8日上午,泸州云龙机场塔台上空,来来往往的飞机通信波道里,一声亲切又甜美的指令,像春风般唤醒了这座城市上空的孤冷与寂寥。发出这声指令的,正是站在指挥席前、盯着远处跑道上的客机的管制员何雲娥,她也是泸州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中,唯一的一名塔台女管制。
三尺管制台,守护空中“天路”
塔台是机场运行的心脏,管制席上的管制员就好比“空中交警”。工作沉着、冷静的何雲娥像极了一名严肃认真的指挥官:头戴耳麦,手握话筒,通过甚高频设备不断与飞行员进行着沟通交流,准确清晰地发布指令。 除了全神贯注,很难在她身上看到其他表情。
“站在塔台上俯瞰机场航站楼,看着一架一架的飞机从跑道上起飞降落,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工作时,都会习惯性地停顿一下,然后说,我在机场工作,空管,知道是干什么的吗?简单讲就是指挥飞机的……”高挑清瘦的何雲娥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来不得半点含糊的职业。
航班顺利起飞,走下指挥席位,何雲娥亲切地和同事们打着招呼。在她眼里,空中管制员的生活并不能用辛不辛苦来衡量:“塔台管制员工作并不简单,指挥飞机起飞和降落、调配飞行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每天当我们站在指挥席位上的那一刻起,肩上就担负着每一名旅客的生命安全,承载着为航班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
说起机场塔台空中管制员的具体工作,何雲娥告诉记者,如果用三个字概括就是“防相撞”。客机一般都是沿着由无线电导航设备架设的航路飞行,一旦偏离航路,就可能因迷失方向发生碰撞危险。管制员们坐在雷达屏幕前,密切监控着每一架飞机的飞行动态,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向飞行员发布各种指令,包括飞行高度、速度和航向等等,以保证飞机起降安全。
相距100多公里,却难与家人团聚
今年30出头的何雲娥已从事空管工作12年,有着丰富的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经验。2020年,家住在重庆的她因工作关系只身来到泸州。两地相距仅100多公里,但她一年却难得回家几次。
由于工作性质,到泸州机场工作后,暂时住在龙马潭区。“上班地点在云龙机场,平常都要很早起来,很晚才下班,住得离机场近一点,上班更方便。” 何雲娥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在重庆,说起父母,她面露愧疚,轻声叹息。“我们的工作性质不是朝九晚五,需要24小时有人在岗位上,尤其节假日,更是我们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何雲娥说,自己陪伴父母时间较少,逢年过节因为航班多,也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
来到泸州这几年,除夕、春节几乎都是和塔台上的值班同事们一起度过 。“尤其是每年春运,对空管来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工作。”何雲娥回忆,哪怕是在去年疫情期间,在大家响应号召居家隔离时,作为机场安全“瞭望窗口”的一线工作者仍然坚守岗位,为国家航空运输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
轮休的时候,何雲娥也会给远在重庆的父母打电话。“母亲从不埋怨我长期不在身边,照顾不到家人。相反,总是嘱咐我要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说到这里,工作中那位坚强得像一名战士的何雲娥湿润了眼眶。
在泸州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是,有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有同事们的相互关照,何雲娥也逐渐找到了归属感,更专注去适应航空管制行业的变化发展,续写空管人的巾帼人生。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在泸州机场,不乏何雲娥这样常年坚守的美丽的身影。她们穿上工装,是工作者、是服务者、是党员,更是冲锋一线的战士,满腔热血;脱下“战袍”,她们是妻子、是女儿、也是孩子的母亲,柔情似水。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在3月8日这样一个专属女同胞的特殊节日里,泸州机场空管部、航务部、机务部、地服还有数百名女职工,依然坚守岗位,用责任与担当守护每一位旅客的回家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