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22年4月30日消息:由于疫情持续冲击,第一季度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数量明显增多,另外“五个一”政策延续,变异毒株的出现加重了境外输入压力,国际客运复苏基本停滞,国内航空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航空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持续加剧。根据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为7617.8万人次,同比下降25.3%,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7.4%。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来,旅客运输量骤降到1537万人次,仅为19年同期的28.7%。另外今年第一季度六大上市航司(指:南航、国航、东航、海航、春秋、吉祥航)旅客运输量合计6122.98万人次,仅恢复到2019同期的47.6%,合计整体运力投放(ASK)、旅客周转量(RPK)分别恢复到19年同期53.1%、39.7%。进入4月,旅客出行意愿依旧较低,根据飞常准大数据显示,2022年1-4月(截至4月27日)国内航班量平均每日为6876班,同比下降36.99%,较2019年同期下降41.23%。其中4月4日降到今年内最低谷,当日国内航班量仅有1670班。另根据民航局运输司介绍,预计“五一”假期民航将运输旅客200万人次,日均约40万人次,同比下降77%。
图:2021年-2022年3月旅客运输量统计表 制图:民航资源网
图:2022年1月-4月27日中国内地航班执行趋势 数据来源:飞常准
八家航司一季度合计净亏损275.2亿元,同比增亏94.6亿
第一季度国内上市航司的财报成绩仍不尽如人意,8家上市航司营收合计609.06亿元,净亏损合计275.2亿元。其中南航、春秋、吉祥航三家营收同比有所增长,南航营收214.71亿元,同比增长1.03%,吉祥航空营收为24.86亿元,同比增长1.17%,春秋航营收为23.6亿元,同比增长6.18%;与此同时,国航、华夏航、山航、海航、东航五家营收均同比下降,其中国航营收为129.18亿元,同比-11.41%,东航营收为126.7亿元,同比-5.45%,华夏航营收为6.02亿元,同比下降45.36%,山航营收为20.33亿元,同比下降18.56%,海航营收为63.71亿元,同比-17.61%。
同时所有航司均未盈利,且亏损幅度有同比增长趋势。
图:2019年Q1-2021年Q1八家国内上市航司分季度营收变化趋势 制图:民航资源网
航班量跌至低谷,成本居高不下。据了解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影响,国内航油价格继续一路攀升,进一步加重了航空公司的成本负担,油价已从今年1月的每吨4700元上涨到4月的7500元每吨,预计5月份将进一步涨至8000元每吨,较年初大幅上涨66.67%。为缓解成本压力,目前征收燃油附加费和航油套期保值等是航空公司普遍措施。据了解,航空公司已经给代理发布通知,今年5月5日(含)起,上调燃油附加费收取标准:800公里(含)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币6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币120元。
民航行业具有重资产、高负债的特点,在疫情下民航企业收入急剧下降,资金流动性变差,从而使航司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从19年-22年3月底,国航资产负债率从疫情前的65.5%提高到80.95%,东航从75.1%长到83.6%,南航资产负债率从74.8%长到75.08%,海航从70.76%长到94.9%,华夏资产负债率从71.6%长到79.88%,吉祥资产负债率从60.9%长到79.03%,春秋资产负债率从44.8%长到66.31%,山航从由70.3%上升至107%。
图:2019年-2022Q1各上市航司资产负债率变化 制图:民航资源网
去年机场合计净亏损41.3亿元同比增亏,一季度仍未明显改善
近期,五大上市机场根据也公布了2021年财报成绩。从经营业绩来看,2021年全年合计营收168.06亿元,共净亏损41.3亿元,仅厦门一家一枝独秀实现盈利。具体来看,广州白云机场2021年营收51.8亿元,同比减少0.85%;归母净亏损4.0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2.2%。上海机场2021年营收37.28亿元,同比减少13.38%;归母净亏损17.11亿元。深圳机场2021年营收33.06亿元,同比增长10.31%;归母净亏损0.3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22.7%。厦门空港2021年营收12.47亿元,同比增长1.79%;归母净盈利1.42亿元,盈利同比收窄17.3%。首都机场2021年营收33.45亿元,同比减少6.76%;归母净亏损21.1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02%。
随着今年以来国内疫情由春节前后的多点、频发、确诊数少,尤其进入3月份,特别是受到上海、深圳等重要枢纽机场所在城市疫情影响显著,使得机场的亏损已经延续到今年第一季度。五家机场共净亏损14.6亿元。白云机场2022年一季度营收12.39亿元,同比增加4.51%;归母净亏损0.83亿元。(广州白云机场高管人员调整,本期同比不适用。)上海机场2022年一季度营收8.41亿元,同比减少2.94%;归母净亏损5.09亿元。(上海机场于2021年6月启动并购重组,本期同比不适用。)深圳机场2022年一季度营收6.48亿元,同比减少17.65%;归母净亏损2.9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97.96%。厦门空港2022年一季度营收2.64亿元,同比减少17.73%;归母净盈利633.2万元,盈利同比收窄86.60%。首都机场2022年一季度营收6.59亿元,同比减少15.31%;归母净亏损5.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2.55%。
图:21年-22Q1五大上市机场营收及净利润 制图:民航资源网
民航资源网专家綦琦对此表示,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机场公司业绩惨淡也不出意外。虽然是“地主”,但国内疫情走势扑朔迷离、国际航空旅客运输几近停摆,机场依靠服务航司的航空收入和依靠旅客的非航收入均大幅减少,尤其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机场,受到冲击更为明显。机场具有公益属性,是航空运输防疫工作开展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屏障。纵观整个国内航空运输业,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还是后疫情时代初期,机场均应该发挥我国民航业复兴的中流砥柱作用,让利于航司、让利于旅客,比起开源更要节流。
对于民航业的复苏,民航资源网专家熊维表示,在疫情导致人员流动管制和飞行器事故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一季度的民航客运表现可以说是疫情爆发三年来的最低谷,全行业的航司亏损可能或超创纪录的400亿。更值得忧心的是,目前这个趋势还没有明显遏制的势头。今年极为重要的五一市场,从当前的排班和机票预订情况来看,也并不乐观。在这样的困难时刻,抱团取暖和蜕变或许是今年后续三个季度民航业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变革方向。比起当前的疫情,其实对未来行业整体的长期影响更为重要。长期的疫情,是否已经改变商务客源的需求结构?在财政压力之下,未来各地方政府还会有多少动力来补贴航线?原有的依靠政府补贴的航司发展模式在疫情后是否还能持续?国际航线的恢复以及未来航司“出海”的战略又该如何调整?比起当前的巨亏,这些战略问题,其实更值得我们思考。疫情对中国民航客运的影响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民航资源网专家周华认为,目前由于国内和国外的疫情防控措施不同,国内各航司的第一季度均处在亏损的情况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计亏损的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后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行业有望重回正轨。从国际市场的恢复情况来看,航空业仍旧展现出了原有的韧性、被压抑的出行需求正在急速释放,相信同样的情况也会在国内市场出现,毕竟“均值回归”是任何行业的普适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