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22年3月30日消息:2021年国内民航业虽有所复苏趋势,但亏损的情况仍未得到改善。2021年,我国民航再次大幅亏损高达842亿。其中航空公司亏损671亿元。3月30日,国航、东航、南航、华夏航空、山东航空五家上市航司陆续公布了2021年度财报数据,另外就在前不久春秋航、吉祥航、海航三家上市航企也分别公布了2021年业绩预告。从数据可看出,2021年绝大多数上市航司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在八大国内上市航司中,除海航与春秋实现扭亏外,剩下6家航司均不同程度显示亏损。
从已公布的五家航司全年营收成绩来看,五家合计营收为2597.85亿元。在三大航中南航营收最高为1016.44亿元,同比增长9.81%,其次为国航营收745.32亿元,同比增长7.23%,东航营收为671.27亿元,同比增加14.48%。从营收增幅来讲,五家中山航增幅相对最高,营收为125.15亿元,同比增长18.8%。另外,华夏航空营收39.67亿元,营收同比减少16.08%。
从各航司的全年净利润来看,已公布的五家上市航司净亏损合计428.72亿。除山航减亏外,其余四家航司亏损都超过2020年同期。其中在三大航中,国航净利润为-166.42亿元,同比-15.5%,净亏损为三大航中最多。东航年度净利润为-122.14亿元,同比-3.2%,南航净利润为-121.03亿元,同比减少11.63%。山航净亏损为18.14亿元,同比减亏5.68亿元。此外2020年盈利6.1亿的华夏航空在年2021年业绩不佳,净亏损约为0.99亿元。据了解,在去年第三四季度华夏航空采取全面从严的安全排查和整改措施,对公司运力投放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公告显示,华夏航空2021年飞机平均日利用率5.81小时,同比减少32%,全年旅客周转量62.08亿人公里,同比减少17%。总载运人次502.92万人次,同比减少22%。此外吉祥航空也没摆脱亏损,预计去年净利润在-4.2到-3.3亿元之间。吉祥航空也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去年3月起至7月中下旬国内疫情未出现散发,国内旅游、公商务出行需求迅速提升。公司于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同时整个上半年扭亏为盈。但自7月底开始,疫情间断性出现,公司以上海、南京为主要运行基地,由于上海及南京等周边地区多次出现“带星”,严重影响旅客出行意愿,使公司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营业绩出现较大额亏损。
春秋航和海航逆市扭亏为盈
2021年尽管我国民航在疫情冲击下负重前行,但仍有两家上市航司在逆市中实现扭亏为盈。春秋航空盈利的主要原因归功于三个因素:一是由于其日本投资损失不再影响合并报表利润,二是公司在去年收到财政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三是其主要经营指标均有所改善。据了解,2021年下半年国内疫情反复,春秋航空主要运营基地上海、深圳、石家庄等地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经过精细化管理,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均有所改善。2021年公司可用座位公里、旅客运输量、客座率水平较2020年分别上升9.6%、14.6%和3.2个百分点,同时非油单位成本同比下降,客公里收益也实现同比上升。最终使得春秋航空2021年度实现盈利。
尽管海航去年财报仍尚未公开,但根据其业绩预告显示,海航在经历了2020年巨亏640亿元后,在去年打了个翻身仗终于业绩实现盈利,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受益于债务和债权的收益以及重整收益的利好因素,影响金额超过160亿元,使得预计去年全年净利润为45-62亿元之间。
另外各航司在财报中都提到了我国局部地区疫情持续反复,叠加常态化疫情管控政策影响,导致民航旅客出行需求大幅下降。此外全年油价持续上涨导致公司航油成本大幅增加,使得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油价持续上涨,国内航油综采价从2021年1月的3261元/吨上涨至12月的5384元/吨,全年月均价格为4326元/吨,同比增长约40%。
图:八大上市航司2021年财报数据表 制图:民航资源网
航司货运表现突出,货运营收占比提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航司全年亏损,但货运收入表现突出。具体来看,南航货运收入198.87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58%;东航货运收入为83.09亿元,同比大涨69.74%;国航货运收入为111.13亿元,同比上升29.93%。
山航货运收入为0.323亿元,同比增长15.57%;华夏航空货运收入为0.148亿元,同比减少29.09%.
另外,尽管客运营收仍是各航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在疫情后,尤其是大型航司货运收入占比在不断提高。2021年三大航货运收入甚至占到12.88%-19.6%之间。而对比疫情前2019年三大航货运收入占比仅在3.17%-6.13%之间,而民营航司(春秋航、吉祥航)货运收入占比相对更低,仅占到0.83%-1.03%之间。
图:部分上市航司2021年全年货运收入及同比情况 制图:民航资源网
专家表示:去年航司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民航仍面临严峻挑战
民航业内专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民航资源网专家綦琦认为,对比2021年和2020年,上市航司业绩出现明显分化。以海航为例,经过2021年重组后,业绩有较为显著的改善。由巨亏转为盈利,当然也有化解退市风险的考虑。春秋航空扭亏为盈,显示了低成本航空模式的市场适应性,华夏航空由盈利转为小幅亏损有疫情引起我国支线航空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其他的吉祥、山航和三大航,基本维持了或者放大了2020年的亏损额度,也从财务数据方面佐证了2021年我国航空运输业市场困境持续加大,更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加大对航空企业的扶持纾困政策的力度,而且时效性尤其重要。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亚洲区交运旅游及物流行业负责人、民航资源网专家于占福表示,2021年中国国际航线由于疫情影响仍然处于低通量运行的状态,收入回流少,且航司付出的防疫隔离成本高;而国内市场则是在春节期间的防控和后来间断出现的局部散发情形的负面影响之外,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强劲的恢复窗口期,但仍难以完全对冲国际市场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整体格局下,基于自身飞机资产结构和疫情前航网格局结构的不同,航司所呈现的最终业绩也有明显不同。三大航疫情前国际业务占比显著,因此整体呈现了比2020年更严峻的亏损。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航司,则可以呈现一定的业绩改善(亏损收窄甚至盈利)。但整个市场基本面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则仍是显而易见。
民航资源网专家熊维表示,2021年航司的普遍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三大航较之2020年都出现了增亏的情况还是令人担忧。这背后的原因与去年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病毒变种的冲击导致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持续反复有很大的关系。
2022年民航复苏可期,仍需国家政策扶持和企业自救并行
进入到2022年,中国民航依旧开局不利,由于受到疫情部分地区反复等叠加因素影响,民航旅客运输需求复苏或再次受损。据民航局数据透露,2022年前两个月,民航业整体亏损达222亿元,1-2月航司亏损达185亿元。进入今年三月份,民航客运航班量断崖式下滑,根据飞常准大数据显示,自2月21日以来,中国民航航班执行量在疫情管控政策下,尤其是几个主要城市的出行受到严重影响时,中国民航的航班量已经下降到每天3000班左右。
为了对我国民航业纾困扶持,今年二月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涵盖了财政补助,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疫情防控等多方位的措施。接下来民航局会协调相关部委落实《若干政策》。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平息,国际航线持续低迷,再加之国内疫情散发等情况,2021年第一季度国内航司仍大概率或会继续亏损。此外俄乌局势紧张导致国际油价大涨也进一步抬高了民航运营成本。另外在空难影响下,使得民航业更加“雪上加霜”,短期内消费者对民航业的信心仍需时间恢复,民航业整体复苏的速度或将因此放缓。
于占福表示,2022年的当下,尤其是3月份,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次第程度不同地影响了中国最重要的几个航空重镇,整个国内民航业的流量也相应下滑。从数据上看,可能是中国民航业在2020年疫情首现后最为严峻的时期,需要从航线收入保障、适当的多头开源(如基于庞大常旅客群体的非航营收业务开发)、整体成本精控、鼓舞员工士气等多个角度做好有韧性的应对。
熊维认为,从目前的状态来看,航司的这波倒春寒仍在持续,甚至今年一季度受本轮疫情、高油价以及空难事件的影响,航司业绩还有恶化的风险,全年的减亏以及扭亏的压力都任务艰巨。客观的说,民航业到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同时也可能是行业变革的机遇期。今年,国际民航业整体呈复苏态势,部分国外大型航司都有望在一季度实现疫情以来久违的盈利。我国民航急需政府的支持政策以及内部改革来应对这次的危机。考虑到疫情后国际民航布局和竞争态势,留给中国航司的时间已经不多。
不过随着2022年的民航夏秋新航季有望让民航业复苏跑出加速度。随着国内航司的运力增加和进一步恢复生产都是积极因素。从2022年3月27日起,民航开始执行2022年夏秋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将持续至2022年10月29日,共计217天。拥有清明、“五一”、暑假、“十一”等重要出行节点的新航季,必将成为国内航企民航复苏的重要拐点。针对疫情防控和新航季的特点,各航空公司调整运力。根据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2年夏秋季国内周计划11.7万班次,同比去年增长6.8%。国内客运航班7296条,同比增长375条。此外,整体来看国内头部航司的国内航班量稳定增长,如春秋航、国航、海航国内航班量分别同比2021年同期提升21%、6.9%、8%,南航将计划新开国内航线达85条,日均航班量超过2700班次。山航将新开15条航线。中大型航司仅吉祥航空和华夏航空国内航班量同比微微下降了1.7%和7.8%。另外随着新冠疫苗的治疗技术的不断推进和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航空客运需求也将逐步恢复。相信中国民航终归会迎来“春暖花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