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19年9月27日消息:战国·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那青蘋草头上轻轻飞旋的微风,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会变为劲猛彪悍的飓风,席卷大地。见微知著,大影响、大思潮多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而机场旅客服务模式的变革之风,或许就将从这一张小小登机牌的电子化转型开始……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IATA)于2019年7月16日,在济南召开了IATA电子登机牌推广实施中国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第五次会议。会议总结了上半年电子登机牌业务的市场推广情况,并对下半年工作重点与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与此同时,针对无纸化实施过程中的优秀做法与经验,工作组成员间进行了交流与分享。以下为中国航信2019年上半年无纸化工作总结。
(一)实践背景
1、中国民航业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民航旅客运输总量已连续十余年呈两位数高增长态势,2018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总量突破已6亿人次。在运输量高增长的同时,中国民航在旅客服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尽管国内航企为缓解旅客出行排队严重的问题推出形式多样非现场值机方式,将旅客值机场景通过技术手段远程化,但国内各机场在旅客出行的高峰时段,机场柜台、安检、登机等通关环节仍然存在大量旅客排队滞留。据统计,国内旅客平均提前达到机场的时间超过2小时,国际旅客平均提前抵达机场实际更是超过3.5小时,给旅客出行体验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2、中国航信积极加入IATA电子登机牌中国工作组
为持续提升中国民航业旅客出行体验,打造世界一流航空服务,建设民航强国,中国航信紧随民航局“打造真情服务,助力旅客美好出行”的重点工作任务,积极参与IATA电子登机牌推广实施中国工作组,与各工作组成员一道推进“无纸化”便捷出行项目落地和实施。
面对民航业因快速发展所产生的旅客服务问题,中国航信与IATA专家深入国内各机场一线开展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有两项突出问题摆在眼前:一是民航安检机构需要在纸质登机牌上加盖安检验讫章,旅客通过移动端办理的电子登机牌在机场仍需要先补打纸质登机牌才能进行安检。二是绝大多数机场由于资金预算等原因,短期内难以有效全面开展“无纸化”便捷通关服务。这两项问题成为电子登机牌在中国民航业推广瓶颈。
面对困难,作为中国民航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航信紧随工作组步伐,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自身企业命名的首款真情服务产品--航信通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并组织技术专家攻克电子登机牌上加注动态电子安检验讫标识的技术难题。同时,为确保中国民航业面向旅客推出服务流程一致的便捷出行服务,中国航信主动承担全民航业面向“无纸化”升级服务的基础投资、建设与服务保障等工作,将基于航信通的“无纸化”业务在国内各家机场进行投产、升级。
(二)实践效果
1、航信通建设整体情况
截止2019年上半年,中国航信已支持国内229家运营的机场投产航信通业务。其中,新增58家大中型机场支持全流程“无纸化”通关服务;支持22家航空公司在自营APP、微信等值机渠道获取动态电子验讫标识服务;累计支持36家航司在国内各机场完成超过520次基于航信通的“无纸化”投产验收工作,有效保障超过2.31亿人次体验基于航信通的全流程“无纸化”便捷通关服务,极大的节约了旅客的出行时间。
2、中转联程“无纸化”业务研究与实践
针对国内“无纸化”业务推进中存在中转、联程不适用的问题,2019年上半年,中国航信在工作组的支持下,积极在天津、南京、南宁、长沙等机场中转柜台实践并部署航信通中转设备,并在技术层面支持交互式电子中转验讫标识,确保中转旅客能够在其移动设备端展示。随着该业务投产,标志着国内“无纸化”通关业务在中转、联程航班取得阶段性突破,将更好的支持国内“无纸化”服务体质升级。
3、国际航班“无纸化”业务研究与实践
2019年上半年,中国航信在民航局的带领下,与IATA工作组一同参与了国家移民管理局组织的空港口岸无纸化业务研讨,并在技术层面为各空港口岸边检单位提供支持,确保多家边检单位能够在边检人工柜台和自助通道识别民航电子二维码登机牌,为国际航班开展基于电子登机牌的“无纸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推进空港口岸边检单位和机场建设基于国际航信通业务的同时,中国航信面向国内航空公司积极开展业务推介工作。截至2019年6月,已与包括国航、南航、东航在内的20家航司达成国际“无纸化”合作意向,并已完成包括东航、海航、深航、厦航、山航、川航在内的12家航司签署国际航信通协议。
与此同时,中国航信积极开展国际航班“无纸化”业务研究工作,率先攻克使用电子签证、落地签证、落地免签、港澳通行证的国际及地区航班的“无纸化”通关难题,先后支持海航在长沙机场、深圳机场、海口机场开展澳洲国际航班“无纸化”工作,支持东航在昆明机场开展东南亚国际航班“无纸化”工作,支持川航在成都机场开展澳洲及东南亚地区国际航班“无纸化”工作。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超过千名旅客在上述国际航班体验“无纸化”通关工作,旅客出行反响较好,为国内民航业带来较好的示范效应。
(三)结语
中国航信积极参与IATA电子登机牌中国工作组,并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有效支持中国民航业完成“无纸化”基础建设工作,助力中国民航业实现了旅客出行服务流程再造,将旅客在机场的出行流程由:人工/自助值机→安检→登机三个环节优化为安检→登机两个环节。该业务的推广极大便利旅客出行,显著缓解旅客排队现象;支持民航各单位践行航企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社会责任,节约大量传统纸质登机牌耗材。同时,伴随基于航信通“无纸化”业务的推广,在航空公司网站、移动端自助办理值机的旅客量快速增长,极大增强了航空公司与旅客间从服务到产品层的互动,为航空公司面向One Order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今天,围绕旅客真情服务,基于航信通的“无纸化”便捷出行,中国航信已在IATA的远景规划下,在中国民航业积极实践,并已推出“人证合一”、“EID电子证照”、“Face ID登机”等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并努力践行IATA提出的One ID行业标准,助力中国民航夯实电子信息化为基础,告别纸质登机牌,以电子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式便利旅客出行,为中国民航面向世界推出“科技、绿色、智能、便捷”的民航强国名片而不懈努力奋斗!
延伸阅读:根据IATA行业预测,2037年全球旅客运输量将翻倍至72亿人次,如何更好的承接巨大的市场增量,缓解机场吞吐量日渐饱和的运行压力,已成为行业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业务背景,IATA于2017年确立了NEXTT(New Experience in Travel Technology)项目,并提出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将更多业务操作与服务环节移出机场之外进行处理。
在目前现有的旅客航空出行业务操作中,无论从政策、技术以及市场角度分析,将值机环节移出机场已非常成熟。为配合行业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响应民航局《推进国内千万级机场“无纸化”便捷出行》的工作,IATA于2018年6月成立了电子登机牌推广实施中国工作组,以期协同会员航空公司共同讨论EBP实施及推广方案,协助行业“无纸化”进程的务实推进。
相关阅读:
《IATA电子登机牌中国工作组系列报道(一):风,起于青萍之末》
《IATA电子登机牌中国工作组系列报道(二):国航上半年无纸化工作总结》
《IATA电子登机牌中国工作组系列报道(三):深航上半年无纸化工作总结》
《IATA电子登机牌中国工作组系列报道(四):山航2019上半年无纸化工作总结》
《IATA电子登机牌中国工作组系列报道(五) 厦航2019年无纸化工作阶段性总结》
《IATA电子登机牌中国工作组系列报道(六):川航2019年上半年无纸化工作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