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创新服务案例:福州机场护航卫士精益行动

 2019-04-10 09:58:21 来源:民航资源网  [投稿排行榜]

分享

      民航资源网2019年4月10日消息:随着2019民航服务峰会的临近,一年一度的CAPSE航空服务奖评选活动已拉开序幕。在创新服务奖案例征集期间,CAPSE收到了多家民航单位递交的创新服务案例,为进一步宣传国内外民航实体的创新之举,CAPSE于近期在民航资源网及CAPSE官网等平台持续展示初选案例。

      创新服务产品名称:护航卫士精益行动--提高航空配餐车辆道口通关效率

      申报单位: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

      随着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机场和航空公司对后勤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空安全及航班的正点率与后勤保障息息相关,而道口作为机坪控制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关口,负责后勤保障人员及车辆进出通行的安全检查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用航空机场的特种保障车辆种类繁多,且结构多样复杂,而航空配餐车辆属于保障车辆中的大型特种车辆,检查流程相对繁琐,耗时较长。

      结合现有规章法则,通过现场观察分析检查流程、检查细节,发现以下问题:

      (1)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车辆检查标准;

      (2)特种车辆种类多,车体结构复杂,存在检查重复或检查不到位现象;

      (3)受检车辆内多有杂物,放置凌乱,影响车检效率;

      (4)检查设备落后,局限性大;

      (5)绘制检查员车辆检查路线图,发现目前实施的车辆检查程序存在不必要走动浪费,有改进空间;

      由于机场的快速发展,航班架次不断增加,再加上航延等客观因素影响,进出机坪道口的航空配餐车辆呈持续增长之势,因此提高航空配餐车辆的道口通关效率迫在眉睫。

      学习、运用精益管理改善工具,全员革新管理,分析车辆检查通关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计划措施,通过完善作业机制,规范车内检查细节,标准化作业,收集车辆结构照片,制作培训课件,制作可视化教学固化培训效果,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检查走动浪费;同时与保障单位充分沟通,提前做好车辆内部物品的整理整顿,节省检查时间等措施,最终实现提高航空配餐车辆道口通关效率的目标。

      运用“头脑风暴法”,结合鱼骨分析法,从人员、设备、环境、流程四个方面对影响航空配餐车辆通关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下图:

      鱼骨分析法      福州机场供图

      一、到道口现场实地勘察检查流程,查找浪费,优化改进。

      经过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情况,经过多次商讨分析,对检查流程进行变更:检查员在拦停位置拦停车辆后,取车底探测镜,从车辆右前方开始,绕车底逆时针检查一周不变,然后检查员就近至副驾驶室检查,再到主驾驶室检查,最后直接到对面放行台放行;

      通过优化流程,进行现场实际情况行走距离测量,可减少检查员15米的无效走动距离,进而节省10秒左右检查流程时间,实现了流程改善。

      二、规范车体内检查细节,标准化作业。

      《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手册》一百九十五条提出,车身、车内检查重点包括驾驶室、乘载室、储物箱、手扣、坐垫下、座椅下等位置,但未明确具体检查流程和检查方法。行业检查标准不清,再结合现场观察及日常保安测试发现检查时存在重复检查和检查不到位现象。通过现场调查及小组分析研讨,明确车体内部检查“两点一圆”闭环检查法;以主驾驶室为例,从车门把手开始到正副驾驶中间收纳盒为“两点”,从驾驶室内顶到遮阳板处、前挡风玻璃处、方向盘/仪表盘处、刹车/脚垫处、座椅下处、座椅垫/座椅、座椅靠背垫/座椅靠背、靠枕,最后再到内顶形成圆形闭环,其他副驾驶和后排座椅位置类比此方法进行检查。通过车体内部检查细节规范的完善和建立,使检查流程更加顺畅,有效避免了检查过程中的检查不到位或重复检查的情况,通过改善前后的数据统计分析,为检查过程节省5-10秒时间。

      航食车检查流程优化图福州机场供图

      三、收集车辆结构照片,制作培训课件,可视化教学。

      现场调查分析发现,员工会因为车体结构不熟悉而检查效率低,特别是对车厢底盘结构和车内暗格位置不熟悉,检查过程浪费较多时间。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专项车辆检查培训课件,收集结相应车辆构照片,制作检查PPT和视频,实现可视化培训。与此同时,完善岗前培训考核机制,创新考核形式,增加车辆检查“立体思维”考核,让员工通过想象口述指定车型检查流程及检查注意事项,进而更有效的检验员工对不同车型结构掌握;实操方面优化车辆检查实操考核表,细化考核细节,缩短考核时间。

      通过可视化课件制作,让员工对车辆检查流程及车体结构有了更至关、更深刻的了解,在加上后期强化培训考核,有效的提升了车辆检查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后续要求全员通过小组设定的“立体思维”考核及车辆检查实操考核。通过改善前后的数据统计分析,为检查过程节省7-13秒时间。

      四、与保障单位沟通,提前做好车内6S。

      航空配餐车辆驾乘室经常放置手机、钱包、反光背心、文件资料,甚至是纸团等垃圾,严重影响检查人员的检查效率。结合运用精益6S管理,与航空配餐保障单位对接,要求其对车厢乘载室进行整理整顿,将车辆乘载室内与航空配餐保障无关物品在进入道口前及时清理;在车辆乘载室内放置收纳包,将与航空配餐保障有关物品统一放置收纳包内,道口过检时一并过X光机检查,提升车内杂物检查效率。

      通过与保障单位的充分沟通,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表示肯定和支持,进而有效的减少了车辆检查人员检查车内琐碎物品时间,通过前后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比发现,该举措为检查过程节省10-15秒时间。

      经过3个多月的活动,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此次精益改善活动的PDCA循环。通过对航空配餐车辆的道口通关时间测试发现,检查平均值已从原来的265秒/车将降到现在的213秒/车,效率提升19.6%,且未发生因改善计划措施而导致的不安全事件,提高检查效率,减少道口车检等候时间。

      从该项精益改善活动完成迄今,已近一年时间,道口累计检查大型航食车逾25550次,通过精益改善缩短车辆检查时间共计1328600秒,约合369小时,可谓小小改善,成果硕硕。

      经过本次精益改善活动,有效地建立车辆检查规范流程标准,完善了员工车辆检查业务培训和考核的机制,后期将改善成果用类比、迁移等方式运用到其他车型的检查过程中,进行道口车辆全面通行效率的提升,进而为更好的保障航空运输安全,更好的为受检对象服务奠定了基础。

    2荐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