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基于通航分类管理指导意见的信息化平台发展探讨

 2018-09-20 11:36:21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通讯员商朝阳 周雪松  [投稿排行榜]

基于通航分类管理指导意见的信息化平台发展探讨

图:民航局通用航空管理系统。

      2018年7月,民航局下发了《民航局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以不同标准对待不同类型的飞行活动,提出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化平台的管理模式,能够固化程序,有助于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基于通航飞行活动实施分类管理指导意见,如何实现有管有放、精准化管理,又做到公共信息服务于通用航空?本文结合“通用航空管理系统”应用实践,提出“兼顾管理、强化服务”的通用航空信息化平台发展路径。

      一、搭建平台的现实意义

      2016年6月,民航局下发通知正式启用“通用航空管理系统”(简称“系统”)。“系统”实际使用两年来,电子化受理了151家新增企业,受理变更换发企业200余家,记录了395家企业许可和运行数据;通用航空预飞行计划申报日均受理跨区域计划15条;低空监视与服务的动态数据、无人机运行数据,企业诚信记录档案和运营评价功能运行,数据分析等子系统通过测试,即将上线。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将之前通用航空行政管理环节中的大部分现场处理环节转移为网上处理,仅保留必需的书面材料的往来环节。“系统”版本持续迭代更新,局方监管员及企业信息管理员提出了多达上百条修改建议,功能也由初期的监管为主,拓展到了有限的服务层面。“系统”的应用,为航司和局方搭建了互联网桥梁,“企业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有效的降低了企业达标行政许可监管等方面的成本。“系统”运行标志着我国通用航空监管在向信息化转变,提升了行业管理的效能。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的上线,积累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结合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指导意见,未来通用航空信息化平台应朝智能化方向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尤其物联网技术“兼顾管理、强化服务”,“通用航空管理系统”向“通用航空管理服务平台”过渡,提升平台存在的价值,增加平台对行业中企业、机场、投资主体用户的吸引力。

      二、通用航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技术引导需求

      《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指导意见》提出搭建一个公开透明、集约共享的通用航空服务平台。该平台应契合民航局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意见,着眼于“服务”。通过对“通用航空管理系统”梳理,纵深细化管理功能,横向拓展服务范围。以信息化平台为工具,改善监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搭建“通用航空管理服务平台”(简称“平台”)。“平台”将是一个公开透明、集成通用航空大数据监管与信息共享服务为一体的政务平台。

      “平台”的系统设计,要融入新技术,完善监管手段,从信息互联共享角度去解决过度监管和监管缺失共存的问题,实现平衡。不仅要满足市场需求,还要着眼长远,去有效地挖掘市场,引导需求。在监管层面,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对接,向平台开放公共数据接口。在保障运行层面,制定数据交换标准,与相关信息尤其与低空监视系统交互数据,着眼通用航空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

      三、通用航空管理服务平台发展路径

      对已经启用的“通用航空管理系统”功能梳理分析,重点聚集信息,增强信息服务能力。平台发布航油、航材、保险等供求信息,共享飞行活动中航行情报、气象等信息,通过飞行监控收集飞行小时数据,动态更新通用机场保障能力信息;涉及到企业的商业信息,如航司、机场内部管理、商业私密信息则不做共享。按照分类管理指导意见,一些业务可以一键申报飞行计划,符合你空管放行规则,自动计算答复。一些通用机场可以尝试先行先试,空管塔台人工智能技术、无人值守......,有些飞行活动与汽车一样具有交通属性,汽车发展的快,因为想开就开,守交通规则即可。

      1、扩大用户群。在政策鼓舞下,通航发展的各路力量加快集聚,平台用户群应扩大。从民航局及地方管理局、监管局,通用航空公司延伸到地方政府、各类通航园区及相关投资主体,以及通用机场,生产制造企业,保障单位,金融机构,还有为数众多的飞行爱好者群体以及通航消费者。

      2、增强数据的聚集和服务能力。数据经济正蓬勃兴起,平台的服务能力取决于数据的聚集和利用。通用航空管理系统在数据聚集有了好的开端,一方面推进民航局运输司、民航局财务司、国家统计局、联合监管部门等多部门多系统之间的通航数据共享。另一方面,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面向通用航空投资主体及相关行业开展数据交换,加快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挖掘大数据价值,增强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3、建立评价机制。随着通航分类管理政策的落实,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变得重要,应通过评价机制,引导行业自律。评价对象不仅针对通航企业,也应该包括从业人员。利用平台积累的数据,按照评价机制模型评估量化打分,形成政策导向和良性循环,促使通航企业和从业人员自律自管。

      4、培养通用航空团队,建立专家人才储备库。开设通用航空智库专栏,库内简历及热点话题可通过关键词搜索或条件组合搜索,为行业培训、咨询及招聘提供平台,营造广开言路、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5、开放平台数据接口,促进服务保障信息共享。以通用航空管理系统为基础,研究开发动态监控数据接口标准,融合民航局通用航空试点项目数据。在线发布情报(含航图)、气象、机场等服务保障信息。为行业搭建供求信息平台,鼓励供需双方通过平台分享作业招标、专业人员、航空器、航材、航油、保险等信息。

      6、共促数据安全。信息化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受技术手段限制和安全策略因素影响,运行中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有效应对是政府、企业和用户的共同责任。平台应具备健全安全防护体系,研发工作不断地迭代更新,业务流程不断地磨合趋于合理,系统不断地趋于可靠和安全。

      总之,通用航空管理服务平台是已经上线运行的通用航空管理系统功能的扩展。发展路径应契合民航局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意见,政府搭台,依托网络技术,以平台为工具,有所管有所放。“兼顾管理、强化服务”,引领企业执行“业务规则”并进行监管指导。提供运行、供求等延伸公共信息服务,增加平台对企业等用户的粘性,助力通用航空发展。

      了解更多通航资源,尽在通航资源网www.GARNOC.com

    3荐闻榜

    (供稿:西安民航凯亚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文章和观点请访问商朝阳专题

    通航资源 专题

    延伸阅读: 民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