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枢纽是我国支线航空的唯一发展路径?

 2018-08-15 22:15:41 来源:民航资源网  [投稿排行榜]

      民航资源网2018年8月15日消息:2018年8月15日,由航联传播旗下民航资源网主办的2018民航趋势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盛大开幕!民航资源网专业作者林智杰发表了题为《枢纽是我国支线航空的唯一发展路径?》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其实今天的话题困扰了我们很久,就是广大的三四线机场。目前我国的三四线机场有差不多170多家,这些机场怎么来发展,这个是今天需要考虑的话题。

      总共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就是目前行业、政府对扶持中小机场发展有哪些政策。

      第二,尽管有比较给力的政策,但是现状是什么样的?我用了一个词叫尴尬。

      第三,为什么有了正式的“礼包”还会呈现出来一个比较尴尬的现状?

      第四,最后是几点想法。

      首先,民航局、政府为了扶持、支持支线机场,三四线机场的发展,其实做了很多的事情,这边归纳成三点:

      1、谁来飞的问题。按运输司的统计,目前有58家运输航空公司,纯支线(指的是只有支线飞机的公司)只有两家。

      广大的三四线机场谁来飞呢?这是一个难题,目前是怎么解决的?民航局有一些规定,目前还是允许支线航空公司的设立。大家知道我们航空公司的设立已经关门有一段时间了,近几年基本上没有看到新的公司,(当然除了雄安、北京这两家是比较特殊),在这个情况下支线航空还是有一扇窗户,还是可以走,比如说内蒙古的天骄航空。

      2、放开支线的航权。航权分两类,核准和登记,所有的支线航权都属于登记航权,只要我想飞就能飞。当然了涉及北上广是除外的。

      第一个解决谁来飞的问题,第二个解决用什么飞的问题。左边这张图其实是很尴尬的一个图,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国内支线航班,四分之三都是拿窄体机飞的,150座级320和737,这个在国外应该是比较少见的。这只是统计了50万以下机场的航线,还没有按200万以下,按200万以下这个比例就更高了。

      为了解决支线机的问题,现在有两个政策的变化。

      第一个就是支线机的进口成本降低了。特别是在营改增之后,原来支线机进口的增值税17%,是干线飞机的3倍多。随着营改增之后,这一部分的差别待遇已经没有了。

      第二个,每一架飞机从国外进来,都必须要有指标,符合规划,而且还要有批文,飞机才能从国外进到国内。这个批文是严格的管控,目前特别是窄体机,但是对支线机,民航局的提法叫做基本满足需求,你想进多少都能进。

      这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利好,因为很多公司都苦于没有指标,规模上不来,特别是一些中小公司,这是第二个解决飞机的问题。

      第三个,解决意愿的问题。大家都在喊飞支线不赚钱,那民航局有政策,什么政策呢?就是补贴,在地方政府之外,民航局对这一块有专门的支线补贴。为了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为了支持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为了大众能享受到基本航空服务,好,有补贴,这个力度相当大。

      2017年27亿人民币补贴,其中支线航空是9亿,中小机场是18亿。支线航空主要是指200万以下机场,省内或跨省600公里以内航线。中小机场是500万以下机场,然后机场越小,补贴的标准越高。我大概按人头算了一下,基本上摊到每个人是32块钱一张票,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在这之外,支线航班的基建已经优惠了40块钱。所以在这方面,其实已经有比较优惠的政策。

      但是,必须要说一个“但是”,尽管政策我认为还是比较给力,但是现状还是不太符合我们的预期。当然,支线机跟支线航空并不能简单的划等号,但是能够看出一个大概,什么大概呢?我们的支线机占比在全球范围都是比较低的。北美是25%,包含加拿大和美国,我们不和北美比,只和全球比,全球平均11%,我们现在是2%。

      尽管有政策,比如说支线机指标放开,用支线机飞支线航班补贴标准上浮20%,机场建设费的优惠,但是效果不是太理想。所以,支线机我们迟迟难以见到在国内大范围的铺开。

      跟国外比,相对落后,但是自己跟自己比,其实也不太乐观。2010年,黄色部分是我们的支线机的占比,为8.8%。到了2017年,5.4%。在整个国内民航机队中,支线机的占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不升反降。

      现在用窄体机飞支线航线,从航线运量来看,也不太乐观。我总结了一个“七七法则”,200万以下的支线机场171个,占全国机场的75%,但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8323万,占比7%。占75%的机场,承担了7%的旅客,这是目前支线的现状。

      我前一段时间也在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政策,但是我们的现状还是没有达到预期,可能也没有达到政府部门的预期,有三方面的原因。

      我们看一下2010年以来,支线航空格局的变化,能看出一些端倪,支线航空公司数量仍然保持在11家,数量没有变。但是,“金盆洗手”退出支线业务的,东航、上航、山东、四川和奥凯,按支线飞机的口径来统计,把支线的机队全部卖掉了。

      第二类,跑兼职。从支线进入干线运营的4家,天航、华夏、北部湾、河北,其中天航比较典型,原来是145和190的机队,买了320飞干线,然后飞洲际。完成了三级跳,这是比较明显的。

      第三类,勇往直前的。从干线公司变成支线公司,买支线机的成都航,这是唯一的一个美丽背影,冲进去的案例。成都航有股东的要求,承担了国产支线机运行重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大家好像都在买窄体机,都想飞干线。我把国内航空公司分成了三类:

      1、枢纽网络型。

      2、干线点对点型。

      3、支线型。

      近3年平均收入利润率,枢纽网络型最高6.2%,干线点对点型6.0%,支线型5.3%,还是加了局方的专项补贴等。如果不考虑局方额外的补贴,利润率为3.3%。而且这3.3%里面,还有干线的利润,因为这些公司不完全纯粹飞支线。

      所以,能看出来为什么支线干的不好,确实不来钱。为什么支线航空公司赚不到钱?我觉得根源还是在于老百姓手里有没有钱。

      两个图,左边是2016年全国三类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三线城市是2万,二线是3万。但是,干线与支线机票价格对比,干线0.59元/公里,支线是0.67元/公里。一句话,三线城市的居民,拿着二线城市三分之二的收入,要购买比二线城市更贵的机票,这是目前支线市场的巨大现状。

      二线居民一年可以买86张机票,三线只能买51张,这是购买力的差距,还没有考虑到三线的人口总量差异。

      好,靠政府的补贴,能不能够弥补这样的差距?目前来看,有点困难。简单算了一笔帐,如果要达到相同购买力,全年需要增加136亿补贴,能够让三线居民买86张机票/年。136亿,纯靠政府的补贴,按现在的模式,实际有点困难。

      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希望能找到新的模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原有的模式做支线,证明已经是比较困难了。我这边有两点想法:

      一、集中政策资源打造支线枢纽。

      一个共识,支线必须有枢纽,没有枢纽没法做,目前是这样。要做一个支线的枢纽,不是每个机场都能做。必须有一些软硬件的条件,比如说省会或者首府,如果在省会和首府饱和的情况下,有一个备选。二、省域面积够大;三、支线机场比较多,总共3、4个机场没法搞枢纽。地面交通不便,比如说新疆开个车,一天就过去了。云南飞过去1小时,地面走过去可能要1天半。

      旅游资源丰富,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了靠三线老百姓自己去买票,难度有点大。如果吸引一二线游客来买票,难题就能解决一大部分。为什么云南、新疆、内蒙支线好,因为这些地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软件,要有航空公司、补贴、中转服务。其实全国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支线网络是有限的。政府可以考虑把有限的政策、补贴,集中到潜力比较大的区域

      二、美国CPA模式,支线枢纽,以干补支。

      以往我们说支线提“干支联动”,主要实现了一个城市旅客的联动,支线为干线输送旅客,干线拉动支线的需求。但是,我们说了靠政府的补贴,支线盈利难度比较大。能不能靠干线的收益,来补贴支线,这是美国的做法。枢纽航空公司直接向支线公司购买运力。

      举个例子,美国的一家支线公司天西航空,总共有623架飞机,放在国内是前三大了,但都是支线。大家没有听过,为什么?因为不以自己的品牌运营,把自己的飞机刷成美联航、达美,美航、阿拉斯加的LOGO,替他们做支线的供给。根据他们的航班计划,枢纽网络负责编排计划,负责卖票,负责地面服务,得到了销售收入。天西航空负责运营,具体运行。

      所以,一家600多架飞机的公司,其实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这个模式有一个什么好处?

      第一,干线公司不一定要亲自运营支线。如果干线公司每家都运营,每家的机队只有200架,甚至100架不到。如果由第三方运营,能够实现600架支线规模,达到一个非常经济的规模效应,专注于运行、维修、成本控制,这是支线公司做的比较好。干线公司负责卖票,同时能够把干线的收益,部分转移到支线公司,确保模式是可持续的。

      通过这样的模式,就能够实现支线的亏损干线补,旅客有联动,收益、利润有分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能不能在国内用?不知道。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思考。

      最后一句话,需求在那里。我们知道拼多多前段时间很火,让我们发现了大量性价比极高的需求。支线也有这样的需求,需求在那里,怎么挖掘?目前很难提供这样的服务。目标在那里,支线需要发展,但是怎么发展?大家都在找路径、找方案。

      直播:2018民航趋势论坛

      专题:2018民航趋势论坛

    22荐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