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海航,一家在民航人眼中有点特殊的航空公司,从1993年首航到2018年6月,由人民银行召开海航集团专项会议,协助解决930亿美元债务(海外不负责任媒体数据),25年快速发展,赞过和骂过的人,现在可能都要面对这样一个结果:海航和华信、复星的结果不一样。首先,我想给本文定位:作者对海航长期的创新和国际化持正面的态度,对短期大量的投资并购持质疑的态度,因为在工作中也参考了海航国际化的步骤,能体会到三次危机对于海航的巨大影响,国际化和多元化可能是海航在当时环境中,不得不做的选择。其次,基于介绍航空战略的想法,本文并不是全方位分析海航的报告,仅对战略工具中跨行业(企业战略corporate strategy)和地域(国际化战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的企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进行介绍。同时,特意参考了哈佛商学院HNA Group Moving China's Air Transport Industry和HNA Group Global Excell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等商业案例,以保证更多元化的分析角度。
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土之外发展的战略,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向海外市场出口产品或提供服务,加入海外联盟或颁发许可证,并购海外的企业。
企业战略(corporate strategy)界定公司竞争的行业和市场,公司战略决策包括多元化投资收购,在不同的业务单元之间分配资源,出售和退出。业务战略(business strategy)是指公司在某一个行业和市场的竞争战略,业务战略重点关注保持和发展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企业战略重点关注增加盈利能力,探索新的商业机会。
以下,通过海航历史的三个主要的阶段来进行介绍:
1993年-2002年:第一次危机和航空主业的发展【业务战略business strategy】
自1993年成立,海航一直利用资金杠杆不断扩充实力,公司也在稳步的发展,但2000年开始,民航局开始部署以国航、东航、南航三巨头为中心的战略重组,国航兼并了西南航、中浙航;南航兼并了北方航、新疆航、中原航、贵州航、厦航、福建航、邮政航、川航;东航兼并了西北航、云南航、通用航、长城航、武汉航。海航史无前例的面临着被收购的危机。
为了不被三大航中的任一家吞并,2000年到2001年,通过融资、贷款、抵押、重组等方式,海航控股新华航空、山西航空、长安航空等公司,快速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缓解生存危机,并开始涉足信托、证券等金融行业,航空业的影响力从海南省扩大到华北和西北,资本运作能力也显著增加。同时,海航还控股海口美兰机场,运营管理海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及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我印象中,很多民航前辈都给予了当时的海航很高的评价,理解海航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艰难。
2、2003年-2008年:第二次危机和多元化发展【企业战略corporate strategy】
通过大规模并购,在民航行业兼并重组大潮中存活下来的海航,背负了高额的债务,2003年SARS疫情爆发,严重影响了国内航空公司的业绩。海航2003年年报宣布亏损约14亿元。海航高管层意识到了单纯依赖的航空产业的风险,开始向航空业的上下游延伸,布局酒店业、零售业、物流业等。
酒店业方面,海航酒店集团成立于2000年,2005年完成产权与经营权分离,2006年在港注册成功。2006年底,酒店集团管理的酒店达34家,资产超过50亿,在2007年《HOTELS》评比中位列全球71位,国内第3,酒店业布局初步形成。
零售业方面,2003年,海航收购西安民生(上市公司),2006年,海航重组陕西宝商集团(上市公司),西安民生与宝商集团主要以零售业为主,可以为海航提供大量现金流,解决部分资金周转的问题。
物流业方面,2002年扬子江货运航空成立,2004年扬子江物流成立(更名大新华物流),2008年,大新华物流注资天津海运,并成立大新华轮船有限公司(2009年,大新华物流收购天天快递、控股元智捷诚,又以现金加订单的方式出资50亿,购入金海重工50%的股份,定位大新华物流为海陆空一体化综合物流供应商。)。
同时,海航的航空板块继续增大,特别是和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比如2006年在重庆成立西部航空,在云南成立祥鹏航空,在香港入股中富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运,2007年在天津成立大新华快运(天津航空),此外,2006年金鹿公务机获得国际国内定期客货运输业务及商务旅游包机业务许可,转身金鹿航空。我印象中,很多民航人对这样的发展方式通常不置可否,戏称海航的“马甲”们;但是HNA Group Moving China's Air Transport Industry在2008年经过筛选进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得到了美国学术界的认可。
曾经,海航也希望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把“马甲”们注入拟在港交所上市的大新华航空,并以一系列资产置换与股权结构安排,实现了由原管理层所控制的海航实际控制大新华航空,并间接控股上市公司海南航空的多层股权控制架构,但是因为上市模式及所有人结构的争议,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大新华航空上市失败,2008年海南航空再次报出约15亿元亏损,海航又一次陷入债务危机。
3、2009年-2018年:第三次危机和(多产业)国际化发展【国际化战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
作者认为,从1993年开始,资本运作能力就是海航生存的基础,航空业只是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流,帮助海航逐步发展成为以航空业为主,旅游、零售、物流等为辅的企业;当第三次危机来临时,海航不得不再次使用金融工具,缓解危机,进一步变为一家国际化投资机构,通过在航空业的上下游买入,整合,卖出资产,获取现金流和利润,终于在2015年晋级《财富》世界500强。
2016年,哈佛商学院在HNA Group Global Excell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的商业案例中,汇总了海航在海外的收购清单(附列表)
图:海外收购清单
关于投资和并购的思路,海航也是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清晰。2009年,海航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业务涵盖航空、旅游、商业、物流、金融、机场管理、置业、绿色食品八个产业领域,经过2010年、2011年、2012年大规模收缩重组,撤销多个区域总部、关停200多家企业并将其八大业务版块逐步收缩至航空、物流、资本、旅业、实业五大板块10;在2017年,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个基础流为核心,海航进一步调整为航旅、科技、物流、资本四大业务。
图:2009年八大产业
图:2010年七大产业
图:2011年五大产业
(图片来自海航社会责任报告2009/2010/2011)
具体如下:
一、海航航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整合海航集团航空、旅游产业资源,为消费者提供“航空、酒店、旅游、食品”一体化服务,通过金融投资和创新业务驱动,致力于打造世界卓越的现代航旅综合运营投资商。
产业结构:航空客货运、航空维修培训、通用航空、酒店、旅行社、旅游金融、食品等。
下属企业: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西部航空,金鹿公务航空,祥鹏航空,金鹏航空,福州航空,乌鲁木齐航空,北部湾航空,长安航空,桂林航空,海航销售,海航技术,海航航校,凯撒旅游,海航酒店,悦逸度假俱乐部等。
从2014年构建旅游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变为2017年的航旅综合运营投资商,海航对航旅板块的定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虽然2008年大新华航空整合失败,但不排除未来航旅集团启动新一轮的优化,进行资产整合或者出售,毕竟内部竞争和职能的重复设置,会导致资源不能最大化利用,另定位于旅游金融的易生金服未来可能会有调整。
二、海航资本集团以租赁、保险、互联网金融、信托、证券等业务为主,通过优势产业领域的投资银行服务,以及多元金融工具的组合与创新为广大客户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打造世界级国际投资银行和现代金融服务业综合运营商。
产业结构:租赁、保险、证券、信托、银行、互联网金融、投资银行、担保。
下属企业:渤海金控,Aavolon飞机租赁,Seaco船租赁,TIP拖车租赁,皖江租赁,渤海租赁,横琴租赁,沿海银行,扬子江保险,渤海人保,华安财保,渤海信托,联讯证券,渤海担保,天津航空金融服务,聚宝汇等。
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牌照的海航资本,同样也存在着整合的难题,特别是租赁业务,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不过调整的挑战也不小。
三、海航物流集团承接集团服务“经济四流”之物流的主要载体,业务涵盖基础设施、供销物流、能源商贸、不动产金融四大核心产业。
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供销物流、能源商贸、不动产金融四大核心产业。
下属企业:海航货运,扬子江货运,海航机场,海口机场,三亚机场,博鳌机场,宜昌机场,满洲里机场,Swissport,海航冷链,海航云商,智慧口岸,尚融金服,海航国贸,广新达等。
为了长期发展物流产业,海航将机场等优质资产放入物流集团,形成提供航空货运、仓储、冷链、物流金融等服务的一站式综合航运物流服务商,另外,北方石油和长安航旅和物流产业的关联性不大,可能未来会调整。
四、海航科技集团致力于成为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运营、投资和创新,打造共享、分享、生态的“四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平台。
产业结构:云、大数据、供应链及IT、数据咨询及服务、智能制造等。
2016年12月成立的海航科技,目前更像是IT公司和科技投资公司的集合,2018年6月12日海航集团专项会议要求海航集团聚焦航旅主业后,科技集团虽然是海航未来的新兴机会点,但是不确定性很大。
综上,海航的国际化投资并购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根据国内外形势,逐步梳理出清晰的收购逻辑;同时,由于买入的资产整合困难,特别是在2015年、2016年等大量购入海外资产后,现金流紧张,导致低价抛售资产(如伦敦金丝雀码头房产),最终,由政府协助应对第四次危机。
百年老店通用电气GE通过并购和业务扩张,把触角伸到了家电、航空、消费类电子产品、金融、医疗、媒体、安防等领域,是全美最大的综合性工业集团之一,多元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企业。自2017年以来,股价下跌近58%,2018年被迫退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3。毕竟隔行如隔山,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要远远高于区域性的专业化企业。国内能做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企业凤毛麟角,25年间,面对每一次危险,海航都化解成了发展的机遇,不得不让人敬佩,战略的选择总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希望勇敢的海航在第四次危机之后,能够继续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加速调整,保持优势,引领发展。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民航资源网立场,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3 亿欧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海航的危与机》
4 《“海航系”的30年——巨头成长史》
5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海航集团的资本运作之道(上)》
6 《刚吞当当的海航,还布了这些物流棋子!三大国有航空咋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