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领异标新二月花 记合肥机场俊辉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8-02-09 14:34:39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卫莎莎 方明杨  [投稿排行榜]

      民航资源网2018年2月9日消息:6个月时间,16名技术骨干,13项技改成果,这是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合肥机场分公司综保部“俊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半年创造的成绩。工作室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以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龚俊辉领衔、岗位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唱主角”,专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创新“金点子”,围绕着合肥机场的安全生产,探寻着合肥机场基础设施保障工作的“创新答案”,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创新故事”,传递出与日俱增的“创新能量”……

      一线岗位是创新“宝藏”

      陶龙是一名供水保障队的普通供水管道工。一向爱钻研的他,在创新工作室如鱼得水。为解决飞行区水闸提升机螺旋涡杆锈蚀,水闸提升阻力大,提升和下降速度慢的问题,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纷纷提出自己的改造想法,众多方案中,陶龙的方案最为简单易行且经济适用,跳出了设备保护罩类的定式思维,制作出了涡杆保护套管,只需制作一段一端封闭的套管即可解决实际使用中的难题。经试验,小小的保护套管果然起到了润滑油脂不流失、螺旋涡杆不锈蚀的作用,不仅提升了平日保障工作的效率,还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工作室成员对他的创意赞不绝口。

      “生产岗位是座‘宝藏’,潜藏着很多降本、创效的‘真金白银’。以前,由于专用工具不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真金白银’流失。现在好了,创新工作室建在了一线,各个工种的同事们齐聚一室,为我们提供了挖掘‘宝藏’的技术和专用设备,我们真是挖出了不少‘金子’呢。”说这话的时候,陶龙难掩兴奋之情。

      集思广益改造“合肥”字电源

      “技术不封顶、创新无止境”是基建办电气维修班组靳友龙的座右铭。2017年,在他的带领下,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航站楼顶端的“合肥”字电源进行了技术改造。

      “我们早就有改造航站楼顶端‘合肥’字电源的想法了,‘合肥’字代表的可是我们机场的形象,可是它的故障率总是居高不下,还出现过诸如”人肥“、”合月“的喜剧性故障。能想办法让它持续稳定的照亮合肥新桥的夜空才是我们的目的。”面对挑战,首先研究如何改的问题,工作室成员坐在一起开展‘头脑风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研究,讨论分析了几套方案,经过无数个昼夜的苦心研讨,才敲定了最终方案。然后开始绘制图纸、采购零配件、制作试验模拟装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改造前期做了大量的试验论证工作,最终制作出了满意的电源电气箱。

      “制作不易,安装过程更难,‘合肥’字有十几米高,加上航站楼顶上风又大,也没为现成的维修通道,改造后的电源电气箱一个有一百多斤重,3个电源电气箱都是靠兄弟们肩扛手拉、人工搬运到十几米高的航站楼顶端作业平台上的。一般人站在上头都头晕,更别说干活了。”靳友龙说。不过,从改造前后耗电量对比看,改造后每天至少节约36度电,平均每年至少节电12960度(按均价1.2元/度),可节约电费15552元。

      “在这里,只要你想学,就会有人毫无保留的教你,我作一名新人,也希望把我所知道的和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分享,让我们的创新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创新工作室成员范世豪深有感触的说道。

      自主设计安装“纯净”充电设备

      创新工作室开展工作不仅仅追求技术成果的创新,更注重改进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成果转换。2017年,中央电视台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曝光了手机公共充电设备里被植入了大量恶意程序,一旦用户使用,恶意程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为了确保旅客能够安心使用机场提供的充电设备,工作室的带头人龚俊辉带领工作室成员通过不断摸索钻研,自主设计、组装了一套“纯净”的手机充电系统。

      图:龚俊辉在创新大会介绍创新成果

      “我们设计安装的这套手机充电系统肯定是百分百安全的,旅客到合肥机场来使用公共充电设备绝对不用担心个人资料被泄露,我们尽量都是用最基本的原材料来进行技术改造与革新,尽力做到花小钱办大事。”龚俊辉说。改造后,原航站楼自购充电桩只有12个220V插口供旅客使用,新充电桩将220V插口扩展到了24个,增设了48个USB插口,满足了旅客充电需求。经测算,航站楼原购买的充电桩设备厂家报价每套均在1万元以上,而工作室自行设计组装的手机充电桩,每套只需6000元左右,7套手机充电桩一次性就为公司省下28000余元。

      努力促使工作室发挥“磁场效应”

      据综保部副经理李红波介绍,2017年7月工作室挂牌之际,公司陈斌董事长就要求工作室要立足集团,站高望远,以劳模精神激励和引领广大职工锐意创新、攻克难关,不断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果和成绩,培养出更多的先进人才和技术能手,造就出一支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优、业务素质高的职工队伍。

      “集团公司尤其是工会对我们工作室极力支持,我们必须践行这个要求。但是对于一线职工,要创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单是专用设备不齐全,就技术和观念而言,还需要接受培训,提高创新技能,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实践。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搭建了这个平台,它聚集了我们各个队室的能人、技术骨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多专业工种紧密合作的创新平台。2018,我们努力使工作室在新技术应用拓展方面能够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这种效应不仅要体现在图纸之上,更要转化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每一个过程。”说起创新工作室,龚俊辉脸上的自豪与兴奋溢于言表。

    39荐闻榜

    (供稿: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