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民航资源网>>民航专业文章

智慧民航(航空)是什么样子?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 孙伟 2017-12-22 18:55:53

专业分类民航IT

  

  “未来的智慧机场,是不是机器人会把我们全替代了?”,“应当不会!在机器人到来之前,一些掌握先进科技手段的大公司会首先取代你们”这是在一次给机场管理人员讲课时我对问题的答复。12月20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发布了基于实际需要的“ET航空大脑”,并宣布与首都机场达成合作,很快就会将这一技术运用到机场的日常调度工作中去,这一事件再一次印证了我对机场今后发展的判断。

  未来的机场是什么样子?未来的机场肯定是智慧的机场,未来的民航(航空)应当也是智慧的民航(航空)。那么,智慧民航是什么样子?当前民航打造智慧机场的热潮之下,所有的相关人员对机场和民航的未来都有各自假设的场景。但总结来说,主要就是新技术设备的应用。满眼都是充满信息的屏幕,身边都是忙忙碌碌的机器人,到处都是眼花缭乱的自动智能设备。大多数场景来自于科幻影视作品的启迪。从目前对如何打造智慧机场的实践和文章来看,也充满着各种天上地下、有形无形、满满当当的设备、系统和平台。

  个人觉得这其中个别想象是会实现的,但是大部分内容应当纯属想象。为什么?其中最简单的原因是投入新技术和设备的效益和成本问题。很简单的来说,如果使用机器人来替代行李分拣人员,那么必须在保障可靠性的情况下,机器人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要低于人工,起码要持平。放大到民航业来说,新技术设备的应用必须要满足增质提效的目的。当一辆无人驾驶摆渡车出现在站坪上,我想机场首先要考虑到这辆车多少钱,能用多少年的问题。

  还有一方面,是很多人对智慧和科技发展以及未来的判断,进入了一种推销的思维,就是多功能。眼花缭乱的先进功能才会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然后才激起购买欲。实际买回家之后,这些功能从,买来一直到淘汰估计基本没用过,或者就是在买来的前几天有兴趣试用一下。比如说空气净化器的预约功能或者互联网功能。

  曾经对于失踪的马航飞机有条新闻 “《华盛顿邮报》引述卫星通讯专家称,马航客机失踪良久而无法确定失踪范围,其一原因是航空公司没有花钱,为每架航机更新价值10美元、可源源不绝提供关键资料的电脑系统。”对一架飞机,航空公司连10美元都要省,那么我们靠设备设施的投入解决智慧民航的想法应当需要审视。从当前的智慧机场建设和投入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都是利润比较高,旅客量大的机场。对于一些在资金上捉襟见肘的机场来说,主要的表现是观望。当我们的机场上许多系统和设备时候,我们首先应当确定其用途。堂前竖满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是装饰,兵器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展示的。

  在前一篇《从智慧机场到智慧民航》中已经提到,相对与社会大部分行业及领域,民航应当是信息化非常高的行业,并不是一味加大信息设备的投入就可以实现智慧机场。如果对智慧民航必须依靠大量技术设备投入持怀疑态度,那么,生物识别、无感安检、机器人装卸行李的场景是不是未来智慧机场的样子?个人认为只是智慧机场的局部现实表现。为什么对未来的智慧机场会存在这么普遍的想象?最核心的问题是因为思维方式受限。

  从人类发展的时间轴往回穿越,如果你告诉狩猎时代的人们,我有一百支羊五十头牛,他们绝不会认为你是富豪,肯定会认为你是神经病。到农耕时代,你告诉他们,我吃的是万里之外运来的蔬菜水果,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看你的眼神。之后,有了人造飞船,嫦娥奔月铁定成了神话传说。

  随着每一个时代的技术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对事务的判断方式也会有着巨大的转变。

  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也有人说是是信息时代、后工业时代。不去深究这个时代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们掌握的技术与人类历史上各个时代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个人认为是掌握了更多维世界的工具,或者说是虚拟世界的工具。比如说,人工智能是什么?具体表现可能是机器人,机器人可以是个方盒子也可以是圆球,也可以是人形。再比如说用互联网解决问题,帮我们解决问题不是路由器、不是是光纤也不是手机或者是手机里的APP。用佛家的话来说“心幻万物,大千世界你我他都是心造。无形无相才是根本。”

  有了互联网,就有了“互联网+”的思维工具.有了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的广泛而迅速流通,就有了“共享”的思维工具。有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就可以有一个工具在短时间内完成人类一生的知识学习和经验总结。掌握了这些工具之后能干什么?十九大提出了“智慧社会”,作为民航自然应当打造“智慧民航。

  曾经北京市几个城区,为了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绿色出行问题,想了许多办法,也投入了很多资金搞生产研发,到今天许多路边我们还能看到公租自行车装置和一些老旧失修的自行车。当共享单车出现之后,一夜之间,所有的工作都成为过去。不去评价共享单车的优缺点,从表象上看,共享单车还是自行车,不能飞也不能自动驾驶,但是我们能够深深的感受到智慧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当然,背后还有技术驱动的力量。再比如淘宝、微信、支付宝等等,我们看到的是商业或运营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所有有效的创新,都建立在对新技术时代充分了解和对新思维方式的灵活掌握之上。

  有了以上的论述,我们就可以看出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发布了基于实际需要的“ET航空大脑”与智慧机场的关系,个人认为这才是智慧机场崭露头角,符合智慧机场的四个方面,

  1、有技术——云加人工智能

  2、有方法——找到机场服务运行的痛点之后创新解决

  3、有内容——机场服务运营

  4、有目的——提高效率和旅客服务水平。

  当这个大脑逐渐延伸到空管和飞行,不断的完善配套技术环境以及相应的管理环境之后,那就是智慧民航的样子。

  说具体一点,第一步迈出的是AI解决地面运行管理的问题。由此可以走到下一步,从完全可以靠人工智能解决或协助解决,从航空器到车辆和人员的地面运行指挥问题。当然,附属的应急救援等内容也会同时相应解决。

  再下一步,那就是人工智能解决塔台指挥的问题。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解决远程塔台,虚拟塔台的问题。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应当比人更稳定,完全不会受情绪和精力影响,反映更快,能够同时处理多任务。我想,对于传说中的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来说,同时指挥一万架飞机只是一个小任务。从感知手段上来看,管制员主要的信息来源应当是依靠各种设备。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所想到的顺风耳、千里眼都已经被各种设备所实现,机器的感知能力除了心灵感应之外,都远远超出人类的极限。

  再发展,当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速度能够满足要求之后,飞机实现遥控驾驶的技术应当不是瓶颈,到时候地面某处可能有个飞行管制大厅,所有的飞行员都在地面上遥控驾驶飞机,同时旁边坐着管制员在指挥飞机。当然,遥控驾驶只是过渡技术,只要突破传统制造业的阻力以及人们心中的担忧,无人驾驶民航飞机很快会四处翱翔。

  最终,可能一个方形的盒子状的机器人,同时解决了地面指挥、空中管制、飞行驾驶三合一的问题,这个机器人既是飞行员又是管制员。

  可能还有人担心,飞机遇到雷雨、大雾等等突发情况怎么办?如果无人驾驶汽车能够上路,雷雨大雾绝不比一只路边跳出的小狗突然。人工智能应当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所有能够搜集挖掘出关于飞行的数据和经验。紧急状态下,厚厚的飞行手册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肯定是烂熟于心。

  我们还比较关心的是智慧机场发展到未来什么样子?目前,在民航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引以为傲往往是我们拥有最大,最长、最多、最高的内容。智慧技术及方法应用的目的必然是效率成倍的增长,带来的结果应当是基础设施的减少、人工的减少、流通环节的减少。效率的提高必然导致跑道容量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减少、运行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智慧机场的各种业务环节将会减少,业务流程会得到优化及压缩,因此带来机场的部门融合、层级减少及运行管理人员的减少。由于AI的介入,目前许多仅仅凭学习和经验就能胜任的工作会直接被替代。同样,对于旅客流程来说,所有的智慧化工作的也是为了减少和压缩我们目前所谓的各种流程,直至航站楼回归其本来候机的目的。

  随着阿里这样的(掌握新技术和科技手段,并且拥有强大资金实力)公司,对机场业务逐渐深入了解,会不断地帮助机场管理者发现痛点和做出解决方案。机场对这些公司的依赖性会逐渐增强。基于核心技术应用操作能力以及人才方面的原因,现有的机场管理者将被逐渐边缘化,机场会被委托管理。或者是科技公司采用技术入股的方式最终成为机场的拥有者。

  如果类似BAT的企业逐渐触及航空制造和无人驾驶方面的内容,飞机从驾驶到运维管理的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和改变,AI辅助或完全无人驾驶会替代大量的飞行员,智慧科技对于航空公司的改变来说亦不难想象。可能处于服务水平及人类的感情需求,空乘服务的时间延伸会长于飞行员。

  实体层面来看,有了远程塔台指挥之后,塔台作为机场最高的地标性建筑肯定会淡出视线。对于航站楼个人认为会逐渐缩小,因为航站楼的另一个名字叫候机楼,从其与航空业的本质来说,是临时解决旅客与飞机时空关系不对应的问题。当前我们看重的所有从值机、托运、安检等流程都是附加的。当新技术解决了安全到人员的识别问题以及行李处理环节后(许多问题不一定要在机场解决),应该是将人与飞机直接对应。如同电商将生产商与消费者直接对应一样。比如说京沪快线,AI通过信息和网络手段将旅客组织成为高峰十分钟的组团,就是到机场的第一个旅客和最后一个旅客时间差在十分钟之内,飞机基本坐满就出发,那么航站楼对于旅客来说就是个走廊或通道。最终的航站楼可能就如同家门前的公交车站,我们目前所热衷的所有高大上将不复存在。

  对于飞行区来说,由于AI在天上和地面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跑道滑行道以及站坪的效率,一方面在现有状态下机场的保障能力会得到大幅度释放,另一方面机场的用地可能或大幅度减少。

  智慧民航的发展变化不可能是内向的,肯定也伴随和影响着周边各种环境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的行业管理机制、政策法规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的变化。智慧民航的发展必然也面临着与相关地区、行业及部门的融合,智慧机场与智慧城市的融合、智慧民航与智慧航空制造业的融合、智慧大交通的融合等等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多。

  总之,智慧民航的样子,不是未来会增加多少飞机、高级管理人员、先进设备、和多大规模基础设施,也不是遍布四周的机器人、眼花缭乱的自动智能设备。智慧民航的样子存在于我们对未来认识的能力之中,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则主要在于思维方式。当我们充分理解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之后,才能加快智慧民航的建设,中国民航才可能出现引领性的颠覆性的创新。

  相关阅读:

  感知、互联、通向智慧机场(二)智慧机场到智慧民航

  感知、互联、通向智慧机场(一)智慧机场的定义

9荐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