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全国首个”低空安全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沈阳法库通航产业基地举行。作为全国首创,该基地承担着以试点方式推进通航改革、为全国民用无人机行业探索合法合规运行模式的任务。
参与基地建设的沈阳无距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距航服”),由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和沈阳天行健通用航空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成立。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距科技”),2015年成立于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的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作为一家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行业无人机整机及无人机大数据应用平台的高新科技企业,此次参与法库“低空安全示范基地”建设,也是无距科技战略发展路上的重要一步。
11月9日,在”低空安全示范基地“即将揭牌之际,通航资源网来到沈阳,对无距科技总经理苏文博进行了采访。
无人机专属空域:有人机想要飞需要报批
谈起为何要成立无距航服,苏文博坦言,“目前无距科技在发展中存在一个制约-我们没有一块合理合法的空域,来让飞行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长期地飞行。”
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需要一个无人机飞场,这是初衷。而法库作为一个通航机场,对现有的通航飞机都有一定了解,但是在无人机方向,就了解较少。这就造成了以下问题:“它不知道怎么批,你这么飞到底会不会出现什么风险和问题,你的这些规划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不清楚。”
这成为了无距科技和法库财湖机场合作的契机。苏文博表示,“我们和法库通航管委会的全资子公司,辽宁天行健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无距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我们来给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与支持,成立之后,我们共同去努力,去申请无人机的专属空域。”
苏文博说:“现在呢大多数的空域都是特批了一个120米以下的空域范畴,给无人机进行使用,而且区域特别小。120米呢,可能在民用无人机上,这是国家的一个限制,但现在都强调军民融合,军用无人机飞120米以下不现实,肯定要飞得更高。这种民品类军用无人机到底在哪儿测、在哪儿飞呢?
所以我们就想说,能不能有一块无人机的专属空域,在这块空域里,有人机想要飞需要报批。无人机想要飞,只要在专属空域内进行航线测试,就不需要过多的报备,只需要提前有一个协调的工作。”
这样的初衷促成了全国首个“低空安全示范基地”的成立。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多次论证后,北部战区批下了法库财湖机场内200平方公里、2000米以下的无人机专属空域,为更多的无人机测试提供了一片安心之地。
图:无距科技总经理苏文博。
“大家想到飞无人机就能想到法库,就能想到沈阳”
据了解,无距航服现在的主营业务包括空域协调,地面服务、场地租赁以及大型赛事航展的承办等。被问到如何看待无距航服的前景,“我们对飞服公司的市场前景并不是太在意。”苏文博笑称,“这个资源相对稀缺,必要性非常大。我们只是想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把沈阳打造成一个大型的无人机的飞行基地,在这儿可以试飞检验检测,就够了。”
沈阳是一个具有悠久航空产业基础的城市,有大量的人才基础。无距科技和沈阳市政府共同搭台子,希望吸引更多相关人才回沈阳创新创业。关于无距未来的规划,苏文博表示:“我们是卖飞控的公司,首先体现的就是技术服务。当我们考虑服务怎么向前延伸的时候,我们考虑到空域的问题,再向前延伸,我们考虑到大数据的问题。这就是无距整个的战略布局。”
法库财湖机场距离沈阳市中心仅一个多小时车程,且地形丰富,四季分明,具备严苛环境下的测试条件;这里还是全国四个低空服务站之一,自有数据和民航系统联通。希望在未来,大家想到飞无人机就能想到法库、就能想到沈阳,这是苏文博作为一个沈阳人的心愿。他说道,“东北需要更充分的市场竞争、更多的产业化调整、更多的人才汇入、更多的关注,才能起来。单靠我们公司,孤掌难鸣。我们希望更多的更好地人聚集在沈阳,沈阳变成一个大海绵,好好地把东西往回吸一吸。”
图:11月10日,全国首个”低空安全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沈阳法库通航产业基地举行。
未来已来,需要更多人投身无人机未来的发展
10日的揭牌仪式现场,苏文博向在场嘉宾展示了公司的大数据服务系统“无忧云”。无距科技的官方网站上介绍到,无人机大数据融合应用平台以THEONE系列飞行控制系统为数据采集媒介,融合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与可视化等功能于一身的一套大数据应用系统。
苏文博介绍到,无距科技现有员工150人,和大数据相关的核心技术人员有26人。主要工作就是安全评判,比如飞机是不是按航线飞行,是否在飞行过程中产生了异常的震动,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姿态和状态的变化能否申请下次飞行等。只要用无距的飞控,连接大数据系统,基本上这架飞机哪个螺丝松了,都能进行故障判别。
“这就相当于把飞控搬到了云里,然后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对这些飞行器核心的、重要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实时地评判它到底怎么样。也就是说,这架飞行器加入我们模块后,它的全生命周期都会有记录。”
据了解,目前无距科技的研发人员中985院校毕业生比例占百分之七八十,硕博占比为63%。“大家都说未来已来,未来已来来在哪呢?我觉得在更多优秀的人投身到了无人控制系统,投身到了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苏文博说,“无人机不仅仅是一个航空器,更是一个复杂的无人控制体系,其涵盖的内容百分之九十都跟设计、嵌入式软件、控制、导航相关,基于此,它需要各种各样人才聚集在一起才能发展得更好。”
了解更多通航资源,尽在通航资源网(www.GARNO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