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民航河南空管分局举行“科技创新活动周”

 2017-11-02 20:55:20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丛玮  [投稿排行榜]

分享

      10月30日至11月2日,民航河南空管分局在郑州举行“科技创新活动周”,民航局空管局、中南空管局、民航河南监管局、河南省民航办、河南省机场集团、南航河南公司的多位领导出席活动,河南空管分局局长袁峥致辞。

      围绕“科技创新,共赢未来”的主题,中南空管局空中交通管制部副部长许蓉、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行新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霍志勤、民航气象中心副主任张中锋、中国南方航空营销委市场部副总经理张玉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主任谢华、民航局空管局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齐鸣、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主任聂建雄分别作了《协同决策 共同发展》、《航行技术研究》、《航空气象服务的发展》、《航线网络规划》、《中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与CDM的关系与发展》、《SWIM技术与应用》和《未来运行思考》等七场主题报告。

      早在十年前,河南省就确立了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多年来,河南省把握国家战略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的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据民航资源网2017年10月份报道,截至今年10月底,郑州机场客货运输再创历史新高,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实现38万吨。同时,在10月29日进入冬春航季后,在郑州机场运营定期航线的客运航空公司将达到50家,同期相比,将新增加长龙航空、澳洲捷星航空等16家航空公司,新增毕节、秦皇岛等7个通航城市,航班量和运力大大增加。

      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既为河南省民航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对空管系统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河南空管分局主动思考,积极应对,提出了10个科技创新的“小目标”:1、集合全局内各专业部门和民航运行利益攸关方,争取时间提前量允许范围内的航班起飞和落地时间准确;2、联合周边管制单位和空域用户,大幅度提高全区域排序质量;3、努力做到雨雪雾霾大风天气的全程和趋势预报;4、实现全局设备的电子监控和维修一体化;5、建立服务于计划和运行全阶段的通航服务站;6、空管及相关专业技术支持和培训的全省输出;7、推进安全前提下的与军民航单位全信息融合与运行协作;8、建立面向服务的覆盖全局的运行指标体系;9、逐步实现运行和管理的全面信息化;10、实现塔台集成,为全省中小机场作示范。通过与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行新技术研究所、中南民航空管通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河南空管分局将会在多个应用领域凝练需求,寻求合作,充分实现产学研用的互动协同。

      纵观河南空管分局的发展“小目标”和各位专家的主题演讲,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词始终贯穿了大会。

      协同:民航发展需要系统内外相关方在不同层级的广泛协同,例如航空运输网络应与高铁运输网络充分协同,优势互补,例如利用低成本航空、高铁为枢纽机场输送中转旅客,增加长程航班、洲际航班的客座率,提升经济效益;军民航应充分协同,动态管理空域,提升空域利用率;空管、航空公司、机场之间应该深度协同,信息共享,基于协同决策减少航班延误,优化时隙利用,提升航班正常性,改善航空服务质量……为了更加高效地协同发展,应该加快打破系统内外各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空管、航空公司、机场之间异构数据的互联互通,在未来,努力构造融合航空、高铁、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大数据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灵活、可信以及定制化的出行信息服务,共赢共荣。

      效能:正如我国正面临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挑战一样,空管系统所考虑的不仅仅是安全、高效地保障更多的航班,还需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持续输出高品质的服务,在环保等方面有更多的建树。安全、容量、效率、服务、环保已经是国内外空管系统都非常重视的关键效能领域。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控不仅会定期发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效能评估报告,还会对相关的运行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目前,我国民航局空管局已经结合航空系统组块升级计划(ASBU),制定了中长期战略发展纲要,在安全、容量等关键效能领域均提出了量化的发展目标。随着民航大数据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空管、航空公司和机场都应该建立长效的效能评估机制,整合大数据资源,钻研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发自动化分析工具,定期评估民航系统的关键效能,对比分析与美国、欧洲民航系统的效能差异,识别我国民航发展的瓶颈所在,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措施,全面提升运行效能和管理效能。

    5荐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