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飞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萨利机长凭借长期积累的飞行经验,确保了机上人员的安全。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个人,殊不知,打造一批像萨利机长式的专业素质过硬的英雄个体,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体系。从制度到管理,从训练到持续提升,从技术创新到实际应用,从生产保障到飞行操作,将风险识别、管控和预防嵌入到围绕飞行安全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是让每一次飞行都更有安全保障。
600万飞行小时 SMS体系铸强安全防护网
图例:海南航空2014-2016年在JACDEC安全排名
连续安全运营24年,累计安全运行超过600万飞行小时,连续5年进入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榜单前10名,这是海南航空交出的阶段性答卷。数据的背后,是多支业务素质过硬、兢兢业业的飞行、维修、签派等专业队伍的共同努力。这些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一线人员,是什么将他们组织起来,围绕安全运营这一核心目标共同发力的呢?那就是海南航空SMS安全管理体系。
作为中国民航首家SMS安全管理体系试点单位,海南航空于2005年首先引进系统化的SMS理念,强调包括生产运行体系中各个要素的系统化思维。参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安全管理手册,SMS体系是以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以及安全促进为四大支柱的安全管理架构,共分为十二大基本要素,每一个要素代表了航空安全管理的关键业务模块。
图例:SMS体系十二大基本要素
闭环运转 层层相扣
科技的发展,给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之而来的是各种安全隐患。而各种不安全因素,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涵盖了科技、人为、组织等等因素。正是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安全隐患如影随形,层出不穷。SMS体系就是从系统化的角度,从文化理念到组织架构运营,从信息收集到风险管理,从安全绩效到持续改进,全方位、全过程,将涉及运行的方方面面,统筹到系统管理中,全员参与,主动控制并持续改进的动态化闭环运转体系。
前置风险 主动出击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风险源识别,海南航空通过对安全信息的评估来识别危险源。通过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渠道和配套相应的鼓励性政策,实现大量安全信息的有效获取。
要做到安全信息收集与评估,更在于合理的顶层设计。首先是要建立扁平化信息上报流程,减少信息节点,确保来自一线的安全信息能快速、准确地到达公司级安全部门。其次是要建立便捷的信息平台支撑,海南航空自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之初,就开发了SMS主动报告平台,为全员参与公司安全管理搭建信息平台,便于一线人员报告工作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流程偏差。目前通过该系统每年能收集4000余条来自一线员工的安全隐患报告信息。
以新开航线为例,海南航空每开通一条新航线,均需要对可能出现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采取缓解措施,并在实际航班执行前,让相关工作人员提前了解相关风险,做到风险前置,临危不乱。
24年保持安全运营记录,并不是一蹴而就,这或许就是海南航空的武器之一吧。
HORCS系统,创新技术成为护航利器
除了SMS体系的保驾护航以外,新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更为海南航空的安全运营增加了保障。HNA’s Operations Risk Control System, 简称HORCS,是海南航空运行控制部门自主研发的运行风险管控系统,是一套实时量化风险的辅助决策系统,类似于云端的大脑处理平台。
HORCS根据当天航班的各项运行数据,针对影响运行安全的因素进行评估,赋予每个航班一个风险值。如果某一方面的风险值超过系统预设的阈值,系统会及时介入产生警告,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控制预判的风险,有效地实现对航班风险的实时监控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今年7月18日,HU7182(北京-海口)航班正常起飞后,签派员对本次航班进行持续监控。当飞机距离降落还有1个小时的时候,海口机场气象报文显示机场将会在降落时间前后有明显的热力性雷雨天气。通过HORCS系统自动读取,根据预设条件及飞机预达时间进行量化,此次风险评估为8.3级,即意味着在预计落地时间段内雷雨对航班起降的安全风险超过了公司可接受程度。签派员立即根据系统风险值综合考虑,与机组协商决定备降三亚,并通知三亚机场做好备降保障工作,在短暂的过站后再飞至海口着陆。事后证明此次基于HORCS风险分析的决策是正确的。
图例:HU7182航班HORCS显示飞行轨迹
HORCS根据航班风险自动计算,实时把控飞行运行中的各类风险,前置风险控制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安全运行水平。
安全,不可触碰的红线
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一个可能的安全风险都不能放过。一个快速成长中的企业,在安全方面,更需要始终不渝地提升安全运行标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始终视安全是海航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和高压线。
24年,一路走来,既有鲜花掌声,也有荆棘满地,唯有不变的是信念。当荣誉和掌声迎来,海航人一直在用坚持捍卫这一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