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国产大飞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完成首飞 摄影:沈铨
民航资源网2017年5月8日消息:5月5日下午14时,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腾空而起,冲上云霄,标志着中国民航事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全国人民为此欢欣鼓舞。
民机发展,适航先行。C919首飞成功了,但想要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还需要经历一个适航取证和设计优化的过程。作为商飞的重要客户之一,东航在此期间与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从飞行、维修、运行、服务、体验等方面已经参与到研发之中,以便于商飞公司从有利于航空公司运营的角度设计好、保障好C919。
图:东航技术与中国商飞公司开展“飞机航电系统”交流
图:C919飞机维修指导委员会工作组会议现场
东航技术作为东航股份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亚太领先的飞机维修与航空服务商,本次C919成功首飞,也凝聚着东航技术工程师们的智慧与汗水。2013年初,东航技术就委派技术骨干代表东航加入C919飞机维修指导委员会工作组,直接参与到国产大飞机的研究项目。此外,自2017年3月开始,东航技术多次组织空客、波音系统工程师与商飞公司进行航电系统交流,双方在卫星通信系统、机载WIFI、气象雷达系统、飞行管理系统、自动飞行CAT II和导引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东航技术工程师从用户视角就飞机技术状态、维修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向生产厂家提出了众多具有价值意义和建设性的意见,为C919及ARJ21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C919飞机维修指导委员会工作组合影
众所周知,大飞机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这个道理在民航维修业也同样适用。多年来,东航技术为提升商用飞机核心部件的维修能力,对标达美航空和汉莎技术的先进体系及管理理念,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发展”的转型路线,在公司各维修基地部署MCC(维修管理中心)前哨,自下而上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维修工程师队伍,就是为了能使东航率先走上“自主化维修”的道路。其成效也是显著的,国内领先的3D打印客舱部件,发动机维修作业的工装的改良,面向机组的机上设备简易维护的网络平台等一些自主研发的维修产品,无不体现了东航机务人敢于创新的新时期“工匠精神”。不久之后,东航也将成为C919在全球的首家用户,东航技术将利用尖端科技与国内首屈一指的维修能力为国产大飞机的安全适航提供有力保障。
图:国产大飞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完成首飞 摄影:沈铨
(供稿: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