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云南分公司2016年的第一次空地交流,时机长侯鸿灏(中)带着疑惑已久的空调组件问题咨询机务工程师。夏季在地面时减少使用空调,可以减少高温对机务的伤害,也可以节约航材和燃油。摄影 张锦宁
优秀的人总是有相似的品质。
在川航云南分公司,同是29岁的机长侯鸿灏和工程师陆越,都从首批属地化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头羊”。
除了对职业的热爱和钻研,在他们身上,还散发着一种使命感:自己成长的每一步一定要顺顺利利、不卡壳,这将是对属地化兄弟们最大的鼓励。
侯鸿灏:对知识点手到擒来 对原理心怀敬畏
不让刹车风扇对着机务兄弟吹
谈起侯鸿灏,机务分部张锦宁印象最深的是,空地交流组织上机坪观摩定检的时候,他总是走在飞行队伍的最前面,紧跟着工程师,走上走下,不住提问。
很少能近距离观看拆开的发动机和空调,侯鸿灏就想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做、有什么影响,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与机务配合。
所以,侯鸿灏才知道,飞行手册中提到的“飞机落地后,如有机务作业,应减少刹车风扇的使用”,是因为它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碳粉、热气和噪音,对于机务来说有危害。因此,他就会更加慎重。
同样的,在了解了空调组件的原理后,夏季在地面时,侯鸿灏会减少使用空调,一方面出风口的温度超过100℃,容易影响机务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航材和燃油。
别人的不正常事件中的“我”
谈起侯鸿灏,飞行分部行政助理杨晓彬印象最深的是,知识竞赛上他担任主持人的表现。“感觉每个知识点他都非常熟,总是面带微笑,一句句‘确不确定’的追问,更显出他了然于胸。”
“是呀,所以他只能当主持人嘛,因为当选手回答问题已经没有挑战了!”同事们打趣。
对原理心怀敬畏,对知识点手到擒来,这是侯鸿灏的信条。
有事儿没事儿翻手册,飞一轮看一次SQMS里面汇报的不正常事件,这是侯鸿灏的必修课。
“手册内容枯燥,要结合航班中遇到的问题去看,结合别人飞行中遇到的问题去看,设身处地,找规律,找直接的解决方法。” 侯鸿灏表示。
所以,从E级别副驾驶到责任机长,侯鸿灏每一次升级检查都是一次性通过。
模拟机检查时,落地前5分钟,刚刚解决完襟缝翼卡阻的故障,准备4边转5边进近,又遇到了无线电故障。复飞还是继续进近?需要迅速决策。这个知识点,侯鸿灏十分了解,果断与机组成员分工,一人保持飞机状态,一人排除故障,让飞机安全落地。
晋级之路有“三不战略”
对侯鸿灏自己来说,聊起首个属地化机长、责任机长,他还是很含蓄地挠挠头,“应该是吧。”
不挑航班、不挑机长、不爱请假,是侯鸿灏能从第一批属地化副驾驶当中脱颖而出的“三不战略”。
在飞行分部的运行管理室,侯鸿灏口碑极好,航班安排、变动从不挑三拣四。还是一名副驾驶的时侯,他喜欢跟不同的机长飞,因为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经验。
“为什么不请假?害得我们都不好意思请假?”常有飞行员这么“责难”侯鸿灏。为了安心飞行,家在安徽的他已经把父母接过来在昆明定居。家人常伴身边,一年休假一两次,出去看看、放松一下就够了。
飞得多,经历就上得快。自己再努力,升级就会一顺百顺。
陆越:翻遍维修记录 另求排故思路
图:8月10日7时至7时30分,航前,有3架飞机放行任务的陆越,正在检查发动机状况。摄影 张忠导
陆越:翻遍维修记录 另求排故思路刨根问底才不会沦为干活的机器
2010年,云南分公司只有4架飞机,每天的故障有限。第一次换轮子,首批属地化全部16名机务把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能抢到个打灯的活儿都无比自豪。
那个时候,只要当天有飞机故障,不管是否上班,陆越都会到场学习。
后来,去成都跟中队学习半年,所有的夜班,陆越从来没合过眼。自己跟的飞机故障排除了,就去其他机位观摩新的故障。
回到昆明,有一次发动机故障,根据工程师的指令把部件更换完毕,可故障并没有消失。陆越束手无策了。
那时候的昆明机务队队长舒晓林告诉他:“要有灵活的手脚,更要有独立的大脑。不要只是会换件,还要知道为什么,深究指令背后的原理,建立自己的排故思路。”
这件事情对陆越触动很大,勤学苦干之外,他又多了一个刨根问底的习惯。
把吃透飞机手册当做寻宝游戏
刨根问底,就要吃透手册。但——
“全英文的飞机手册,看几句就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看个四五百字就困了。”陆越说起自己刚工作时看维修手册的尴尬。
后来,他在维修记录中发掘到了法宝。看“自动飞行”这个章节的维修手册时,他把川航维修记录网站上从2002年开始的关于自动飞行的维修记录都翻出来,趴在床上,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对照故障现象,参看此前的排故过程,再去维修手册里找原理、找答案,就好像玩寻宝游戏一样。最后,还要试着脱离维修手册,看能不能生成新的排故思路。
兴趣一下就提上来了,就这样,他啃完了枯燥无味的飞机手册。
合格机务会排故 成熟机务管运行
手册会看了,故障会排了,算是合格机务。会考虑运行,才算成熟机务。
“运行?那不是签派该考虑的问题吗?”
“不,机务也是守卫运行正常的一道关卡。”作为工程师的陆越自问自答工作之初的疑问。
短停遇见轮胎扎伤,应该等到轮子全部换完才通知签派上客。根据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计算,当剪切销按照力矩安装完毕、轮胎放到地面的那一刻,就可以通知签派了。这样保证了短停换轮不会造成延误。
晚上的排故工作更为复杂,大概需要多久排除?排除不了能不能办保留?办保留有没有运行限制?有运行限制的话怎样调换飞机才能不造成影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陆越一口气举了很多例子,诠释他心中成熟机务的标准。身在外场,他还穿着反光背心,以方便换班的时候节省时间。
云南分公司的发展环境为陆越提供了快速成长的舞台,现在,陆越要把自己的获取传、帮、带给小兄弟们。“机务工作有时会犯错,但我犯过的错,不能让他们再犯!”
(供稿: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