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16年8月7日消息:8月1日,CA888,这是高化伟机长8月的第一个航班。上午10:30机组穿过航站楼,飞机B2031正优雅地等待在停机坪上,风和日丽的洛杉矶机场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
一个老人引起了乘务员的注意
高化伟、杜富涛、李睿智、蔺博达机组执行了飞机检查、机组准备等程序,之后乘客登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引起了乘务员的注意:他一个人登机,无人陪伴,动作缓慢,颤颤巍巍。
乘务员细心周到地询问他是否需要特别的照顾,他莞尔拒绝,称自己乘坐飞机没有问题。乘务组依然决定,要密切关注老人的乘机状态,同时给他调换了一个方便照看的位置。当地时间12:12飞机推出,平稳起飞。
14:00左右,飞机在加拿大西侧海域上空时,机组接到乘务长通知:老人身体出现不适反应,已广播寻找医生。机组一方面叮嘱乘务组对老人持续看护并及时反馈病情,另一方面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多方面准备。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14:30,乘务长再次通知机组:该旅客病情急剧恶化,血压由170/100,很快变为了90/50,脉搏60以下,已失去意识。机组立即把情况通报北京签派。公司回应:救人要紧!
此时,飞机恰巧行驶在温哥华管制区域内,机组快速商定:备降温哥华!
高机长重新调整机组力量,明确分工,并进行机组广播,安抚旅客情绪。机组清晰地把准备备降、落地超重需要放油、落地后需要紧急医疗援助等信息通告温哥华管制,申请大速度飞行。管制指挥直飞进场点,并予以优先落地权。
当地时间15:35分,B2031在温哥华机场安全落地。老人被迅速抢救下飞机。
状态平稳,回程平顺
随后,机组进行广播,获得旅客理解,并进行局部清舱。在认真准备好后续航班后,17:05分飞机获准放行,从温哥华机场起程。
执行后续航班过程中,高机长保持平稳地状态进行机组资源管理,成员间配合默契,操作规范。北京时间17:51,飞机安全着陆首都国际机场。尽管多经历了3个小时的急救备降,旅客们疲倦的脸庞上还是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编后语
遗憾的是,这次事件事发突然,机组全神贯注处理问题,而没有留存任何影像资料。但在小编的采访过程中,却被一些细节感动到了。
小编:我发现,从决策到落地只有1小时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高机长:这个过程是很高效的。前半个小时,我们在与公司沟通联系确认方案,决定备降温哥华后立即与当地管制联系,他们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后面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开始降落了,始终保持着与温哥华管制的通讯联络,最大程度地争取了抢救时间。
小编采访机长
小编:在温哥华过站时间也很短,看来一切都协调得很顺利,对吗?
高机长:这要感谢温哥华航站的支持和公司签派的迅速决策,当然更归功于乘务组处理果断、得当。当时上飞机后,乘务组就给老人安排了一个方便照看的位置,这也为后续安排急救和航班备降后尽快回京创造了条件。所以当担架抬走老人进行急救之后,只进行了局部清仓,很快准备就位,可以起飞了。
小编:国际航班备降另一个国际机场,这种情况您以前经历过吗?
高机长;因救人而备降,这是第一次。在境外备降,这也是第一次。还好,这次情况发生在温哥华上空,这个机场我们飞过,航路比较熟悉,如果是极地航线,飞到一些不易备降的管制区内,事情就会很复杂。即使那样,作为国航飞行员也有能力处置好。
小编采访副驾驶
小编:你经历过救人备降的事情吗?这次经历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李睿智:经过了这次事件,我深刻地领悟了公司“人本、担当”的价值观的内涵!从公司领导到保障人员,大家一致决定“救人”,那一刻我很感动。而我从两位机长身上学到更多,他们在关键时刻沉稳冷静,脑子中迅速形成思路,正确合理地进行机组资源管理,处置时临危不乱、有条不紊,这点让我很佩服!
高机长在接受采访时,始终很谦虚。在他看来,这次飞行只是他近20年的飞行经历中一次临时增加的起落,没什么特别之处……
诚然,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面临“效益”与“人本”的博弈。紧急关头,如何反应?选择的背后是一个公司的胸襟和格局,是所有公司人的价值观和使命感的真实呈现。“安全第一、旅客至上”,这就是国航的选择。
很多人说,一旦选择了国航就选择了踏实、安心。相信总队人会用心经营这份信任,由吉祥的凤凰把幸福和平安带给更多的人!
文字素材:高化伟、李睿智、张剑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编辑:黄雨田
(供稿: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