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5日,中国民航西安—上海2505航班飞机被孙云平等5名歹徒劫持,歹徒在空中引爆炸药,造成3名旅客、4名机组员受伤,飞机受损。这是我国公开报道、并被官方称为“第一次劫机”的案件。该事件发生距离今天,刚好34周年。
1、事件经过
1982年7月25日上午8时07分,中国民航的一架伊尔18客机从西安西关机场腾空而起,向上海方向飞去。这架航班编号为2505号、机号为B—220的客机上共有72名乘客,加上8名机组人员,总共80人,其中有19名美国人、10名日本人。
这天的天气很好,碧空朗朗,白云片片,飞机飞得很平稳。有的乘客凭窗远眺,有的乘客在翻阅书报,有的乘客在轻声交谈……9时59分,客机飞到江苏无锡市的上空,广播中传来空中小姐清脆动听的声音:“亲爱的乘客们,还有10分钟的飞行,就要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上海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从8000米的高空下降到4200米、2100米,对准了跑道。
突然,就在这时,混在乘客中的3个歹徒手持匕首,冲进驾驶舱,凶神恶煞地嚷道“这架飞机被我们劫持了!现在所有的人都要听我们的,如不听命,大家一起同归于尽!”他们用匕首对着机长、副驾驶的头,威胁着:“给我们飞到台湾去!不准在上海降落,如果在上海降落,就要你们的命!”
在这同时,驾驶舱外还有两位持刀歹徒把住了门,叫乘务员把前舱的旅客往后舱赶,大声地喝斥着:“谁都不许靠近驾驶舱,谁要动手,就叫他吃刀子!”
在驾驶舱里,负责这架飞机的机长是共产党员杨继海,他也是中国民航兰州管理局第8飞行大队的副大队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有30多年的飞行经验。他乘歹徒们一不留神,低下头,用最快的速度向地面报告:“有坏人要劫持飞机!”他怕地面指挥调度的同志听不清楚,再一次地压低声音对着无线电话筒说:“有坏人要劫持飞机!”为首的一个高个子歹徒(事后知道他叫孙云平)冲过来,动手动脚,砸掉了通话联络设备。
驾驶舱里除了机长外,还有副驾驶员阎文华、机械员刘兆贤、报务员苗学仁、领航员黄振江。当歹徒们用尖刀对准他们的喉头、用匕首刺着他们的腰间的时候,他们却异常地冷静,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机长的一举一动,等待他的命令或暗示。
此时此刻,杨继海的脑子在飞快地转着,他在想,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才能既维护机上乘客的生命安全,又不让歹徒们的阴谋得逞,最终将飞机平安降落。他镇静地对拥挤在驾驶舱里的歹徒们说:“你们要我把飞机飞到那里去,可以通过谈判嘛。不管飞到那里,都要有规定的航线和飞行资料。”
“你耍滑头,老奸巨滑!”孙云平骂了一声,从口袋里掏出指南针:“有这个还不行吗?”
杨继海冷笑一声,用手指着:“我飞机上的罗盘还不比你的强一万倍,收起你的破烂货。”
杨继海看着在机翼下出现的上海市区鳞次梯比的楼房,倍感身负的重任,他知道这时候容不得丝毫的差错,万一有什么不测,无论是地面还是空中,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将无法估量,于是一边和歹徒们泡蘑菇,一边驾驶着飞机飞离了市区,在空中盘旋。
孙云平好象发现了什么,大声责问道:“你为什么要拐弯?”
“那里在拐弯,这不是一直往前飞吗?你懂个屁!”杨继海有意要杀杀歹徒们的气焰,然后主动地提议:“再飞下去,我们飞机的油就不够了,是不是到广州白云机场去加油?”
孙云平果然中了计,连连点头:“好,就到白云机场加油,给你规定三条,第一,在白云机场不准打开机舱门;第二,不准任何人接近;第三,只准油车开过来。”
“那好,”杨继海说:“你们到底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和我们的副驾驶到后舱去谈判。”他说着,朝阎文华使了个眼色。
阎文华心里明白机长的意图,点了点头,猛地站了起来。
孙云平似乎察觉到不妙,扬起匕首就在阎文华前额上刺了一刀,顺手在他的右脸上又划了一刀,鲜血喷溅而出,阎文华负了重伤,立即昏过去了。
“你给我往前开!”孙云平发火了,大声嚎叫着:“否则要你的老命,顶多和你们同归于尽!”
“哼!”杨继海轻篾地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同归于尽有什么了不起,我都快60岁了(其实他那年只有52岁),你们还年轻。我看你们今天的目的不是来和我同归于尽的吧?!”
飞机仍旧在上海和无锡之间的上空来回飞着,在云层里兜圈子。坐在驾驶舱门口的机械员刘兆贤和报务员苗学仁,乘歹徒不备的时候,将驾驶舱的门猛力地向外一推,想把这伙歹徒挤到驾驶舱外,可是因为坐在座位上使不出劲,门未能关上。
按照原订的飞行计划,220号飞机应该10点08分在上海的虹桥机场降落,可这时已经是12时多了。杨继海以驾驶舱狭小、人多影响飞行为由,仍旧坚持要歹徒们到后舱去谈判制订条件,孙云平等人没有办法,最后只得同意由机长派出两人和他们其中的几个人到后舱去。
杨继海向坐在门口的刘兆贤和苗学仁一甩头,他们两如离弦之箭,大步跨出驾驶舱,朝客舱中部奔去,一面走,一面悄声地对迎上来的女乘务员许克敏说:“快组织旅客们跟他们拼!”
许克敏急忙转身,向坐在后舱门口的一位旅客(事后知道他是七机部的工程师,叫俞福坤)说:“和他们干!”
俞福坤站起身来,朝后舱的十几位乘客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我们只有和他们拼了才有出路!”
这时候,许克敏和另一位女乘务员贾志梅着手准备紧急滑梯,女乘务员盖兰生守候在紧急出口处,以便飞机迫降后能让旅客们安全下机。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几个歹徒跟着走出驾驶舱的关头,刘兆贤、苗学仁在客舱中部向旅客们大声喊道:“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站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跟坏蛋们干啊!”他的话音刚落,一个赤膊的歹徒手挥着匕首,向人群冲过来。
俞福坤不知道从那里找来一柄拖把,高举过头,和刘兆贤、苗学仁一起冲在最前面,夹头夹脑地朝歹徒打了过去,女乘务员许克敏、贾志梅、盖兰生和旅客们纷纷将汽水瓶、水箱盖、雨伞等一切可以用的物件当作“武器”传递给他们,有的外国旅客也把身上的皮带解了下来,传到他们手上。
在这场生与死的搏斗中,刘兆贤、苗学仁的手上受了伤,一些旅客的衣服被撕破了,但谁都顾不上,临危不惧,越战越勇,经过几分钟的激烈较量,两个歹徒被打昏在地。“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机舱里立即响彻一片欢呼。
大家乘胜追击,直抵驾驶舱门口,冲向最后剩下的歹徒,又把两个歹徒打昏在地。
杨继海回头,眼见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到了,站起身来一挥手:“冲啊,和他们拼!”
孙云平看到大势以去,狗急跳墙,在人们冲过来之前钻进卫生间,点燃了雷管,“轰”地一下引了一支甘油炸药,把飞机的机身炸了一个缺口;然后举着几支捆绑在一起的炸药,从卫生间直插驾驶舱,还想爆炸行凶,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身负重伤的阎文华这时清醒过来,一把抱住了孙云平。领航员黄振江眼急手快,急忙拿起挂在紧急出口处旁边的“太平斧”,抡起斧头朝孙云平砍去,当场把他的脑袋砍成粉碎性骨折,结束了全部战斗。
杨继海听到“轰隆”的爆炸声后又传来“呼呼”的进风声,知道飞机已有破损,他透过驾驶舱的门看了一下,见没有烟火,很快就镇静下来。他双手紧握操纵杆,稳稳地控制着飞机,心中明白,现在这架飞机的命运就看自己的了。
此刻,飞机离上海虹桥机场还有20多公里,油量的指示灯亮出了红色信号,警告飞机的油料所剩无几。
杨继海当即立断,关掉了一台发动机节省用油。杨继海让飞机平稳地飞行着,对准了跑道,徐徐地推动闸门向地面降落。12时54分,这架在空中滞留了长达将近5个小时的220号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所有中外旅客的生命安然无恙。
许多乘客在步下飞机舷梯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位外国女乘客动情地和女乘务员紧紧拥抱;有位华侨旅客称赞说:“祖国的飞行员真了不起。英雄啊,英雄啊!”
2、美国旅客的叙述
在这架飞机上有19位美国乘客,他们在下飞机的时候,纷纷翘起大拇指,挥舞着手臂,向英雄的机组人员祝贺致敬:“真伟大,真了不起!”“只有中国民航才能做到!”
他们是这样讲述这次反劫机的过程的:
罔瑟和罗斯事后在无锡接受电话采访时,罔瑟说:“我们以为我们要完蛋了。”罗斯也说:“我们全都以为要坠机了,但凭着上帝和机师的机智勇敢,使我们脱离了险境。”“劫机者向我们亮出刀和炸药,当着我们的面把雷管装上,命令所有的乘客不许动。”他还说:“劫机者至少犯下了两个策略错误,在乘客们都注意到飞机是在兜圈子而不是飞往香港时,他们并没有往窗外看;同时驾驶员尽量使飞机起伏不定,许多乘客感到了不适,看来也使2个劫机者难过;第二个错误是他们允许两个机组人员到后舱去,就是这两个机组人员组织好中国的乘客,用拖把和雨伞等物品作为武器冲上前去。”
这两个美国乘客说:“一开始我们还想阻止他们和劫机者搏斗,但有一个机组人员说,飞机的油已经用完了,必须行动。于是我们也说:冲!后来流了很多血,喊叫声响成一片——象是法国大革命一样,每个人都勇敢地、不顾性命地冲上去!”“我认为,所有的乘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看来一点也不慌张。”
另一个美国旅客肯特说:“扑向劫机者的大都是中国乘客,有一些美国和日本的乘客也冲到了通道上,试图出一把力。他们手中都拿着各种各样的物件,什么地拖把、汽水瓶、雨伞……只要是一切能够用上的东西。”
罗斯还说:“在90分钟的打斗中,飞机急剧俯冲,可能是驾驶员正和用刀架在他脖子上的劫机者纠缠。但是这位驾驶员最后把飞机从俯冲中拉起来,然后平安降落,表现的绝对英勇和技术高超!”
3、机组人员事后的回顾
机长杨继海说:
“面对那些歹徒明晃晃的凶器,我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辜负党多年来的培养和人民对我的希望,一定要保护旅客们的安全,绝对不能让歹徒们的罪恶行径得逞!这帮亡命之徒尽管凶相毕露,但内心却十分恐慌,当眼看汽油就要耗尽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拿起拖把、汽水瓶、救生斧向手举匕首的歹徒们猛冲过去,一阵棍打、瓶击、斧砍,就把堵在机舱门口的几个家伙全干到在地,只剩下最后一个。我向已受了重伤的阎文华喊道:‘拼!’小阎双手象铁钳一样,死死地把歹徒抱住,黄振江眼快手快,操起救生斧朝着歹徒的脑壳猛劈下去,结束了这场战斗。我在领航员的引导下,操纵飞机平稳地着了陆,使全部中外旅客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上海。这次反劫机的胜利,是在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取得的。我一定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做一名人民信得过的航空驾驶员。”
副驾驶员阎文华说:
“飞机安全着陆了,我来到客舱里,挥动着带着血的手套,向中外旅客们表示谢意。此时此刻,我和旅客们一样,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汗水、泪水、血水全都融在一块了。人民,是人民给予我们制服歹徒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所做到的,是民航人员应尽的职责。旅客乘坐我们民航的飞机,就是要求‘安全、舒适、迅速’,当旅客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保护旅客们的安全便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事件一发生,歹徒就在我的脸部捅了几刀,鲜血染红了手套,染红了飞行服,染红了驾驶舱。我强压着满腔怒火,与机组人员沉着地等待时机。那时我们虽然无法与地面通话,但大家坚信,我们在空中的斗争绝不会是孤立的。经过2个多小时的周旋,我失血过多,体力消耗也很大,但一听到机长发出‘拼!’的口令,便一跃而起,扑向歹徒,一只手死死地将他拦腰抱住,一只手紧紧地钳住他持着凶器的右手,直到黄振江用斧头把他砸倒。这场战斗,在我脸上留下了几块伤疤,但为了旅客安全,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负伤,这伤疤是光荣的。”
机械员刘兆贤说:
“当机长示意我离开驾驶舱的时候,我立即领会了他的意图、我想,为了旅客的安全,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民航的声誉,我就是死了,也要抱住他一个。到了客舱里,我看到大部分旅客情绪比较安定,3个女乘务员在后舱做好了各自应急措施。许克敏一开始递给我一把雨伞,我没接,她又递给我两支拖把,我一接到手,立即跳了起来,大声喊道:‘共产党员上,跟他们拼了!’我和苗学仁、还有几位旅客,大家一起朝着歹徒猛扑过去,第一个冲刺,就撩倒了一个,接着我们扑向了第二个,第三个。在殊死搏斗的紧要关头,许多旅客也应声而起,我们撩倒一个,他们就一拥而上齐砸一个,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把在客舱里的歹徒全部制服。这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胜利!”
报务员苗学仁说:
“在跟歹徒们搏斗的时候,我唯一的信念就是,一定要保护旅客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决不让歹徒的阴谋得逞。当3个歹徒冲进驾驶舱后,通讯联络工具被砸掉了,可是我仍旧坚守岗位。后来,我和刘兆贤到客舱去,便找了工具向歹徒们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当时我想到的只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关键的时候到了,党需要我挺身而出。我从未忘记入党志愿书上写的一句话:要终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领航员黄振江说:
“我是个领航员,我的任务就是引导飞机沿着正确的航线飞行。当歹徒们把刀尖顶住我的脖子时,我想到的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我改变航线,休想!事件发生时,我们机组全体人员镇定自如,大智大勇,与歹徒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飞机一直在祖国的万里碧空上盘旋,1圈、2圈……总共32圈!为了保护乘客和飞机的安全,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制服这帮家伙。我一直注视着领航仪表,留意机长的指令,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当苗学仁、刘兆贤在客舱带着旅客和歹徒们拼搏时,最后驾驶舱里只剩下一个歹徒,机长一推机头俯冲,下令‘拼!’,阎文华跳起抱住了歹徒,我迅速抄起应急出口旁的太平斧,对着歹徒的头就狠狠地劈了下去,那家伙翻身就倒下了。威胁消除了,但这时飞机的油料也快没了,我顾不上欢呼跳跃,立刻向机长提供准确的航向、时间、高度、时速和降落方法,使飞机一次安全着落。”
乘务分队长许克敏说:
“我是一个在客机上工作了14个春秋、飞行了6000多个小时的老乘务员。党的培养教育,使我懂得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我曾经下过决心,需要时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旅客的安全。当那几个歹徒亮出匕首,企图劫持我们的飞机时,机内的气氛极为紧张。我立即想办法安定大家的情绪:‘请旅客们放心,相信我们机组!’我一面维持好乘客的秩序,一面监视后舱的动静,让盖兰生守住紧急救生舱门,作好应急准备。小刘、小苗他们真是英雄虎胆,以压倒一切的英勇气概,在自己多处被歹徒刺伤的情况下,连续打倒4个歹徒。不少旅客也奋不顾身地配合战斗。这次斗争的胜利再次证明,中国的民航工作人员,在敌人面前是英勇无畏的。”
乘务员盖兰生说:
“我担任乘务员还不到2年,是党、团组织给了我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我今年21岁,一当上乘务员,父辈们就教育我要献身于人民的航空事业,在工作中一定要热情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大家和歹徒斗争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为了旅客的安全,和他们斗到底!那时候,我被歹徒们分隔在中舱,离歹徒最近,还不到1米。这伙亡命之徒凶恶猖狂,满以为我年轻会被吓住,可我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一点也不慌,尽管他们手上的刀子不时在我眼前晃动,但我根据分队长的吩咐,始终站在紧急救生舱门口。最后,当我们取得了这场反劫机胜利时,一位女外宾热烈地拥抱我,她问我:‘你哪来的那股勇气?’我从心里涌出的第一句话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
乘务员贾志梅说:
“危急时刻见精神,在粉碎歹徒的劫机阴谋中,我们机组的共产党员表现了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歹徒刀光闪闪的威逼下,大家面不改色,刘兆贤他们一阵乱棍、乱瓶把劫机罪犯一一打倒在地。看到这种情形,我这个平时胆子比较小的姑娘也豁出来了。在许克敏的示意下,我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不断给‘前方’传递‘武器’,配合战友们和歹徒战斗。当听到大家欢呼:‘我们胜利啦!’的关头,我的泪水和旅客们的泪水流到了一起……”
4、反劫机得到各方协助
在这场反劫机的过程中,飞机上的乘客功不可没。
事后,记者采访了同歹徒搏斗的英雄乘客。在采访王可群时,记者看到他很文雅,脸上还带了稚气。他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还不到半年。你面对他,很难相信他和其他乘客们一起曾经赤手空拳与手持凶器的歹徒进行过一场英勇的搏斗。
小王说:“当时,我看到好几个机组人员的头上、身上流着血,可还是那么机智勇敢。配合得那么周密,十分感动。我一心想保卫驾驶员,有了驾驶员,才有整架飞机的安全,所以我一直往前冲。”
小王和机组人员一起,在中舱和前舱的结合处打翻了2个歹徒。在冲到前舱时,有一个歹徒胡乱地挥舞着匕首拦住了去路,小王手上拿着一根拖把棍横扫过去,“嗵”地一下把歹徒打倒了。他冲上去想夺下歹徒的凶器,不料那个歹徒垂死挣扎,匕首划在他的胸口,接着又刺伤了他的手。可是小王没有后退,奋力搏斗,终于和大家一起把那家伙打昏过去。驾驶舱就在眼前,小王忍着伤痛,和机组人员把守在驾驶舱门口的一个歹徒扔到客舱里。
和王可群共同战斗的还有许维友,在拼搏的时候,他的手臂被歹徒用匕首划出一条50公分长的大口子,鲜血直流,但他还是接过一把太平斧,朝歹徒劈去。
俞福坤,是他最早和机组人员配合,站起身来振臂高呼:“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站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跟坏蛋们干啊!”然后接过乘务员递过来的物品往歹徒身上猛砸。
吴湘乐,当2个歹徒被众人打倒后,他用出全身的力气把他们踩在脚下,直到他们再也不动。
李胜佑,他冲进前舱,一会儿握着拖把朝歹徒身上打去,一会儿拿起工作椅向歹徒的头上砸,当2个歹徒被打昏后,他顾不得右臂右背被歹徒的匕首刺伤,冲到驾驶舱门口,和其他的人一起把一个歹徒拖到前舱。
陆法尧、王守业……他们积极响应俞福坤和机组人员的号召,及时传递和输送各种工具,保证了最后拼搏的胜利。
在空中的英雄们和歹徒进行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地面的工作人员也紧密给予配合。7月25日的上午,在上海虹桥机场高高的塔台上,调度员边宝火、标图员于海英、无线电机械员刘强等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值班操作。9时59分,从西安方向飞来的中国民航220号客机已飞到了无锡上空。
边宝火要求飞机下降,做好着陆的准备。就在这时,他突然接收到飞机上传来的紧急呼叫声:“有坏人要劫持飞机!”“有坏人要劫持飞机!”
边宝火虽然已在塔台上工作多年,可碰上这样的异常情况还是第一次。他敏锐地感到事关重大,于是一面继续向220号客机呼叫,叫他们稳妥处理,一面让于海英通过对讲机向上级报告。紧接着,他又来到雷达屏幕前,密切监视飞机的动态和所处位置。
他们的报告传开以后,从上海到北京,从地方到军队,各级领导立即行动起来,竭尽全力地关心飞机上的情况,积极地参与调度和指挥。他们通过无线通讯设备不间断地告诉220号客机上的机组人员:“要绝对保证中外旅客的安全。决不能让歹徒们的罪恶阴谋得逞!”同时用最快的速度组织了地面上的救护、消防、安全等各方面的人员,准备处理飞机在天上和落地以后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12时54分,在地面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天空中的反劫机终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220号客机在跑道的南端平稳着陆。机舱门一打开,等候多时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马上停到飞机旁,把受伤的机组人员和旅客送往市区医院抢救和检查治疗,把中外旅客接到候机室休息,给大家活捉的劫机罪犯拷上手铐,依法逮捕。
5、向反劫机的英雄致敬
反劫机的英雄们冒着个人的生命危险,献出了鲜血和汗水,保护了广大乘客和飞机的安全,受到了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1982年7月29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机场召开了隆重的“热烈欢送英雄的反劫机机组大会”,机组全体人员身佩大红花,个个神采奕奕、笑容满面。
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参加了大会并在大会上讲话。他说,在国际上发生的劫持飞机的非常活动中,能在机组人员和旅客的配合下取得胜利是罕见的。这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可能,机组人员在最危急的时刻还在考虑上海市区和人民的安全,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对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造成损失。上海市的1千万人民感谢你们(据机长杨继海说,这架飞机的落地重量有150吨,如果在上海市区坠落的话,后果十分严重)。他还说,在接到民航的紧急报告后,上海市政府、驻沪的海陆空三军和公安部门都作了充分的准备,采取了所有应急措施。这次反劫机的胜利,将大大推动我们地面和空中的今后工作。
中国民航总局、上海民航管理局、兰州民航管理局的负责人也先后在会上讲话,表扬了220号执行2505次航班任务的客机机组人员的英勇行为,感谢旅客和上海市有关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勉励机组人员戒骄戒躁,为祖国的民航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英雄机组 图片来源谢伟民
杨继海、许克敏代表机组人员在会上发言。
图:英雄机组 图片来源谢伟民
1982年8月12日,国务院对胜利粉碎劫机事件的中国民航杨继海机组发出嘉奖令,嘉奖令全文如下:
中国民航兰州管理局第8飞行大队杨继海机组,1982年7月25日驾驶伊尔十八220号机执行2505航班任务,在飞临上海附近上空时,机上5名歹徒突然采用暴力手段劫持飞机,杨继海机组怀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证旅客安全的责任感,临危不惧,坚定沉着,配合有方,在地面正确指挥和机上旅客的协助下,与歹徒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搏斗,终于战胜了歹徒,飞机载着全部中外旅客在上海虹桥机场安全着陆。他们在当地人民政府和驻军的配合下,粉碎了一起严重事件,谱写了我国民航反劫机的一曲胜利凯歌。
杨继海机组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立场,体现了他们为确保旅客安全,为维护祖国声誉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尚品德,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争了光。
为表彰这一英雄事迹,国务院决定授予杨继海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称号。给机长杨继海机特等功一次,授予反劫机英雄称号;给副驾驶阎文华、机械员刘兆贤、报务员苗学仁、领航员黄振江、乘务分队长许克敏各记特等功一次;给乘务员盖兰生、贾志梅各记大功一次;给杨继海机组8位同志各晋升一级,并分别给予奖金奖励。
国务院号召民航全体空勤人员和广大职工向英雄杨继海机组学习,兢兢业业,戒骄戒躁,提高警惕,做好工作,确保飞行安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8月19日,中国民航管理总局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庆功授奖大会,祝贺反劫机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受国务院的委托,宣读了国务院对胜利粉碎劫机的杨继海机组的嘉奖令,向杨继海机组授了锦旗;向参与机组反劫机搏斗的13名旅客颁发了奖状和奖金。他还在会上说,国务院发出嘉奖令表彰杨继海机组,授予杨继海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称号,这不仅是杨继海机组的光荣,也是我国民航飞行人员和全体职工的光荣,是国务院对我们民航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他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向英雄的杨继海机组学习。
杨继海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反劫机的英雄事迹,他说,光荣首先属于我们伟大的党,属于伟大的人民。他表示,机组全体同志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期望,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为加速民航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全部力量。
6、严惩劫机罪犯
1982年8月19日,在北京为反劫机的英雄们举行庆功授奖大会的同时,5名参与劫机的犯罪分子在上海被处决。
上海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是于8月10日开庭审理孙云平等人劫机一案的。在审理的过程中,法庭出示了现场查获的孙云平等人的犯罪工具,宣读了证词,220号客机机长杨继海、机械员刘兆贤到庭作证。
法庭的审理表明,1982年4月,孙云平、杨锋、高克利多次共同谋划劫持飞机外逃。6月,孙云平、杨锋又纠集谢智敏、魏学利参加这一犯罪活动。5名罪犯通过各种手段筹集了犯罪活动的经费和工具。上飞机前,5名罪犯对劫机犯罪活动作了分工。220号客机于7月25日上午8时07分从西安起飞,10时03分,当飞机飞抵无锡上空时,孙云平、杨锋等5名罪犯先后冲进驾驶舱,以暴力威逼机组人员改变航向外逃,并行凶伤害机组人员和旅客多人,机组人员和旅客奋起与他们搏斗,这伙劫机罪犯被制服。
在审理过程中,孙云平等5名罪犯对所犯罪行均供认不讳。1982年8月19日下午,8月19日,反革命劫机犯孙云平、杨锋、高克利、谢智敏、魏学利,经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本劫机犯罪案一是发生在我国境内,而且被劫持的飞机是在我国注册,属于我国管辖。其劫机犯孙云平、杨锋等人的犯罪行为,是一种严重刑事犯罪,触犯了我国刑法的规定,因此,对他们处以极刑,这是完全合法的。
当时,国内的许多报纸,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工人日报》等都对这次反劫机事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各报对英雄的杨继海机组给予高度的评价,赞扬他们“在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面前,面对凶恶的敌人,镇定沉着,团结一致,表现了极其可贵的大智大勇。他们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绝不为歹徒虚张声势所屈服,在关键时刻似霹雳般地扑向敌人,压倒敌人;他们又是机警智慧的战士,在十分危急复杂的情况下,巧妙周旋,镇静自如,掌握了战机,打了反劫机的漂亮仗,保证了全机中外旅客的安全。”“碧空英雄们的斗争不是孤立的,在机舱里的广大乘客始终与他们战斗在一起,在机翼之下,祖国的人民同机组人员心心相印,共同在蓝天上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正气歌!”“这是一曲民族精神的正气歌,中华民族崇尚气节,面对邪恶,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英雄文天祥这样讴歌我们民族的正气:‘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今天,我们的空中英雄们在中华民族正气的丹青上又添写了光辉的一笔。海外的人士是这样评价这次反劫机行动的:‘这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正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体现,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延续,就是与有这样的人有关’。”“这样的民航是信得过的,这样的民航工作人员在关键时刻是能够为旅客的安全、祖国的荣誉而英勇献身的。”
这些报纸同时也指出:“这起劫机事件大大教育了我们,要随时提高警惕,要加强管理,认真进行安全检查,尤其是民航、铁路、港口、水电、煤气等要害部门,务必整顿纪律,严密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好检查防范工作,对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罪犯严惩不贷。”(民航资源网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