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国航飞行员王喜双 摄影:由天宇
王喜双
1986年毕业于广汉飞行学院
波音747机型教员机长
安全飞行22300小时
党龄27年
中航集团2016年优秀共产党员
这位表情稍显严肃的教员,就是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充满了正能量的波音747飞行教员——王喜双。
虽然他看起来有些不苟言笑,但其实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亲切温暖的教员哦!
王喜双是国航总队四大队的一名教员机长,已经从事飞行事业二十多年,安全飞行达22300多小时,可谓是飞行圈的资深教员啦!
在国航庆祝建党95周年主题活动上,王教员代表所有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机长教员们,讲述了他的故事,我们能从他的身上,看到那些忠于飞行事业、忠于职业操守的职业飞行员们的身影,他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做一名合格党员的真正意义……
用心钻研,才能成为真正的机长
王教员已经飞行了二十多年,1986年他毕业于广汉飞行学院,来到国航,当时二十几岁的他,对于飞行还有些懵懂,但是真正接触到航班生产后,他才知道,原来飞行的世界是那么精彩而专业。从航空英语开始,他一点一滴学起,追着前辈飞行员请教,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从理论知识,到飞行技术,从心态意识,到飞行作风,他都从上一辈总队人的身上继承下来,并且怀着感恩的心,去传承。
“曾经我还是一名学员的时候,我也很希望自己尽快成为机长,也因为自己的技术和知识的不足而心慌过,但是我深知,只有打好基础,练好技能,思想成熟,作风过硬,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机长。”成为机长的最后一道杠代表的是责任,然而在王教员眼里,这份责任不单单是保证安全,还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规范的行为纪律、高尚的道德品行等等,在非常任务和突发情况前临危不乱,甘于奉献,这都是作为一个机长应该具备的素养。
把飞行当做一种事业,才能飞精
6月13日,王教员和张运哲、唐立骏一起执行CA1315/6航班,北京至广州往返。因为广州和北京都有雷雨,航班延误到了下午一点才起飞。虽然王教员经历过无数雷雨天气,但是像这样两个航站和两条航路均有雷雨的情况却极少见,当飞机好不容易落地到了广州以后,便陷入了无尽的等待。大雨肆虐,电闪雷鸣,焦急的乘客归心似箭。这时,突然接到乘务员的报告,客舱内有一位乘客心脏不好,让这个复杂天气下的航班更加紧张。
秉承安全理念,王教员合理分配好驾驶舱资源,每个人都各尽其职,随时收听签派的指令,做好起飞准备。并通过机组广播,将目前的情况解释给旅客,安慰他们的情绪,因为他知道,这时候机长广播就是给旅客最好的定心丸。他还叮嘱乘务组,一定要每隔十分钟问候一下心脏不好的旅客,以防万一。整个机组配合默契,在大雨滂沱中依旧冷静沉着,不慌不乱。
次日凌晨,航班终于在北京安全平稳的落地了,从13号早上8点,到14日凌晨,整整过去了16个小时……机组车上,副驾驶对王教员说:“感谢您把我们平安带回了北京。”王教员笑着说:“你们都是好样的,回家好好休息,改天我请你们喝茶,咱们切磋一下茶道。”那一瞬间,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做副驾驶的时光,那时候他也会感谢和佩服机长,也许最好的教学就是言传身教,自己做到了,年轻人才会更容易理解到底什么才是机长的责任与担当。
如果把飞行当做一种职业,上限也许只是飞好;如果把飞行当做一项事业,才能飞精。因为事业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拼搏的,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王教员的腰椎很不好,这也是飞行员这个行业不可避免的职业病,但是他从未因个人原因而发生错、忘、漏等情况,也从未因个人原因迟到或请假,无论安排了怎样的航班任务,他都会认认真真的去完成。因为他在眼里,这并不是一种多么无私伟大的奉献精神:“其实我认为,这是对职业的忠诚,对飞行事业的忠诚,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到的事。”
国旗载在机身上,党性刻在心坎里
“其实做合格党员的要求与做一名职业飞行员的要求是完全契合的,目的都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好表率作用,为人民服务。”
入党二十七年,他一直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精细飞好每一个航班,认真做好“传帮带”,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尤其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王教员身体力行,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学习教育,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党的历史,在中队讲党课,就像飞行中的“传帮带”一样,帮助年轻的飞行员的思想成熟,成长。
在总队,还有许许多多像王喜双一样的机长和教员,他们也许并没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从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懈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永远都是那么严格,甚至苛刻。
精忠报国不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立足岗位,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飞好每一次航班,服务好每一位旅客,保证每一分钟安全。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将国航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做精忠报国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供稿: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