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民航老照片】汕头机场首次降落“大飞机”

 2015-07-01 14:08:21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冯宇  [投稿排行榜]

      1987年1月1日起,民航广州管理局第六飞行大队首次使用可载客115人的“三叉戟”2E型飞机执飞广州-汕头航线,每周往返28班,成为早期汕头机场起降的大型飞机之一。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乘坐飞机出行的人比较少,所以大部分人对“三叉戟”客机没有多少印象。尽管如此,“三叉戟”飞机在中国的知名度却相当高,主要是源于1971年的“9.13事件”,林彪等人就是搭乘空军一架编号256号“三叉戟”1E型飞机从山海关机场起飞企图叛逃。此后,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么个“三叉戟”--这是伟大的中巴友谊的结晶,是当年巴基斯坦朋友为报答中国的无私援助,顶着压力、偷偷卖给我们的英制飞机。

      “三叉戟”客机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中短程三发喷气式民航客机,1962年1月首飞,1964年4月投入运营,至1975 年停产,各型三叉戟客机共生产117架。主要用户是英国欧洲航空公司(BEA),共购买了68架。

      70年代初中国民航开始引进英制的“三叉戟”飞机。据当时的外刊报道,中国共购买了35架“三叉戟”,主要是2E型,分别由民航广州管理局、民航沈阳管理局、民航北京管理局、民航上海管理局等执管。1972年11月17日,中国民航购买的首架“三叉戟”2E型客机飞达广州白云机场,正式交付民航使用。在当年以螺旋桨飞机为主角的年代,这种装着涡喷发动机载客量达100多人的飞机绝对算得上是飞机里的“大块头”。不仅如此,进口的这些“三叉戟”2E型飞机还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具有全自动着陆能力的民航客机,改进了商业航空服务可靠性,提高了飞行安全标准。

      从 1974 年起,中国民航从北京、上海和广州始发的 15 条国内航线陆续改用“三叉戟”飞机,替换原来使用的伊尔-18和“子爵”号等螺旋桨飞机。由于这种性能先进的“大飞机”优先用于大城市之间的干线飞行,因此对于当时规模较小的汕头机场来说自然无缘相见。直到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广州汕头两地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民航广州管理局才决定在广州-汕头航线上投入“三叉戟”客机,此后又陆续改用波音737757等更大座位数的机型,航班量也从每周往返1-14班增加到了每周28-49班。

      “大飞机”首航汕头外砂机场那天,对于1974年才建立汕头民航站的很多民航员工来说也算是个新鲜事,见惯了十多年的伊尔14安24等小型螺旋桨飞机,很多“老民航”们在忙完手中的活后,纷纷跑去停机坪上和“大飞机”合影留念。

      图:汕头机场首次降落“大飞机”。图为首航留影  

    6荐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