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分类】规划发展
近日,民航华东局局长蒋怀宇在相关会议上透露,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的时刻资源稀缺,除了正常商用运输航班外,近年来还有大量公务机的起降需求。从机场角度考虑,上海两机场仍然首先满足普通的民用商业航班。为此,上海两机场航班资源未来会向长三角地区周边机场溢出。低成本航空、货运航班等或向南通、嘉兴、宁波等机场整体转移。此言一出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议论,有的认为这是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排挤,有的说这是不公平的等等,笔者认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搬迁虹桥与浦东机场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经营肯定有影响,但影响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在自身的经营与管理。
一、低成本航空公司基地是影响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
1、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基地对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无论是一般航空公司还是低成本航空公司,基地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毋庸置疑,如果低成本航空公司真的向南通、无锡、嘉兴、宁波等机场整体转移,那么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就南通、嘉兴、宁波等机场的地理位置与上海远近而言,你说方便确实很方便,高速公路与高铁,1小时生活圈;你说不方便还真不方便,如果旅客到南通、无锡、嘉兴、宁波乘飞机,别的不说,旅客需要增加时间成本。如果低成本航空公司迁过去了,旅客是否还会选择它?这里关键取决于票价的性价比。
目前低成本航空公司同一目的地的机票价格虽然比一般航空公司低,但整体上并不是低的让旅客觉得具有很强的性价比,如果迁至上海附近的机场势必增加旅客的时间成本。旅客需要在花费的时间与低票价的差额之间进行权衡,只有票价低的让旅客觉得多花费时间值得,旅客才会选择;如果旅客觉得不值得,那么低成本航空公司难以吸引旅客,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可想而知。
从旅客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的心理需求来看,票价只是其中之一,除了这一需求之外,还有快捷与方便的心理需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收入不断地提高,票价将不再是人们选择航空公司的决定因素。
“低成本”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核心问题,也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最大的挑战,没有真正的低成本不可能有低票价。客观的说,目前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要做到真正的“低成本”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们不能回避低成本航空公司搬出上海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
2、民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民航企业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民航企业越来越走向市场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成为企业不可抗拒的力量。低成本航空公司迁至上海附近机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作为上海机场来说,处于航班时刻紧缺状态,物以稀为贵人人皆知的道理,上海机场毫无疑问愿意接受民用商业航班,这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质疑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存在什么打压或排挤低成本航空公司。另外,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目标,无论是机场还是航空公司,或低成本航空公司都是如此,大家都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处置。至于上海附近机场愿意接受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因为其机场航班时刻处于非饱和状态,还有剩余产品,出售剩余产品不仅符合自身的经济利益也符合经济规律。
市场需要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符合经济规律。从市场供求规律来看,低价格在市场中永远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追捧,低票价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这一点对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是巨大的利好,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另外,从市场竞争规律来看,价廉物美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则,也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生存之道。
3、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功在于正确的战略与市场定位
低成本航空公司基地是影响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美国西南航空就是选择二线机场,他们选择的标准是那些管理得当、高效运作、起降费和候机楼使用费较低的机场,同时能让公司提供保持生产率和准点率的机场。可见,选择二线机场不是决定他们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决定因素是其正确的战略与市场定位。
正确的战略决定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是人所皆知的市场真谛。美国西南航空之所以成功,就是其战略的正确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即方便快捷点到点、降低运营成本与提高设备利用率、以人为本,员工第一。正是这一科学的正确的战略使美西南航空公司充分发挥了员工巨大的热情,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其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实现真正的低票价,以低成本立足于航空市场。
正确的市场定位。市场竞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市场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其生死存亡。同样,美西南的成功得益其清晰的准确定位,他们明智地避免与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正面交锋,把自己定位“空中巴士”、只开设中短途的点对点的航线,没有长途航班,更没有国际航班。时间短,班次密集。一般情况下,如果旅客错过了西南航空公司的一班飞机,完全可以在一个小时后乘坐该公司的下一班飞机。高频率的飞行班次不仅方便了那些每天都要穿行于美国各大城市的旅客,而且也给美西南航空公司带来不菲的收入。可见,正确的市场定位使它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成为名副其实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上述两点很值得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借鉴与吸取。
二、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核心在管理
对于国内是否存在真正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笔者认为难以定论。别的暂且不论,就目前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认知而言,无论在业内还是在社会上常常把低票价视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标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
1、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核心不在经营而在管理
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主语在“低成本”,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核心不在经营而在管理,管理就是生产力!
纵观世界上低成本航空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仔细分析一下便可一目了然,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关键都在“管理”两字,管理,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成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其核心在管理。最典型的可数美西南航空公司,他们成功之道在于把管理做到极致,把企业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文化,概况地说:领导、文化、协调。领导:是以信赖与关怀来领导;文化:目标共享、知识共享、相互尊重;协调:对内对外的关系协调。与美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之道相比,国内经营多年的航空公司差距甚远,更不用说新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了。
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是关键。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功不是靠政府补贴来维持生存与发展,而是靠自身管理能力。对于国内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进程来看,回避不了三个台阶,经营、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大部分航空公司都处在经营的初级阶段,尚未进入真正的管理层面,更没有进入企业文化层面。对低成本航空公司而言,且不说管理,就经营而言,实事求是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谓任重道远。简言之,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的成功之路。
2、减少服务项目不等于降低服务质量
对低成本航空公司认知上第二个误区,把减少服务项目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或唯一手段。我们说,航空产品本身就是服务,没有服务的产品绝不会有市场。国内不少低成本航空公司学习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减少服务项目来降低成本,这一点无可非议,减少一定的服务项目确实可以减少成本,但减少服务项目不是降低成本的唯一出路,减少服务项目更不是降低服务质量。
国内有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减少与一般航空公司正常的服务项目,而采取收费服务。比如:对托运行李收费、供应餐食需要收费、选择座位收费等等。其理由是票价低了,你要享受这些服务就必须付费。说白了这有点自欺欺人,其实旅客心理有杆称,如果支付这些费用会与一般航空公司的折扣票价相比,自然会得出合算与不合算。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低成本航空公司都是用减少服务项目来降低成本。如美西南航空公司,一直保持在低票价,除此之外还向商业与公务和休闲旅客提供大量的便利航班以满足需求。他们和许多竞争对手不同,就改签而言,并不像其他一些航空公司向每张改签机票征收取高达150美元的费用,他们也从不收取饮料费用和毛毯使用费。可见,低成本航空公司也不是一味地减少服务项目来降低成本。
减少服务项目不等于降低服务质量。无论你是低成本还是一般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始终是民航企业的生命线。航空产品本身就是服务产品,没有服务就没有航空产品而言。美西南航空公司之所以成功,它的服务一直得到社会的肯定,他们待客如宾,微笑服务得到旅客的称赞。正如西南航空的副总裁Colleen C. Barret所说:“成功的秘密很简单,那就是待客如宾,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正因为简单,很多公司都把它忽视了。”多年以来,西南航空的旅客满意度和航班正点率是最高的,旅客投诉率是最低的,旅客行李托运误差率是最低的。可见,西南航空并没有低票价而降低服务质量,这一点很值得我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学习与借鉴,应该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地用优质服务来吸引旅客,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能够真正立足于航空市场。
综上所述,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基地对其生存与发展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与一般航空公司分享市场蛋糕,这需要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强与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来面对市场的压力与挑战。(顾胜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