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浅谈飞行员安全驾驶的制度约束与心理干预

 2015-04-20 16:13:12 来源:民航资源网  [投稿排行榜]

      民航资源网2015年4月20日消息:为什么驾驶舱确保两个人的制度防范不了蓄谋已久的破坏,制度的牢笼为什么关不住自杀者的破坏权利,物质保证、生活关怀和心理干预能否减缓那些特殊职业人的恶意破坏行为,自动驾驶和双人制度的负面作用有哪些?为什么基于事实的新闻报道,却造成了公众对航空安全的非真实认知,那些恶意危害公众安全的行为真的能遏制吗?

      晨:大家好,我是陈晨。在今年三月份发生了一起让全世界都关注的事件,那就是德翼航空的一起空难事件。在时隔两个礼拜之后,所有新闻媒体的焦点以及专业数据的分析解读,都把矛头大部分指向了德翼航空的副驾驶卢比茨,我们在这里首先对遇难的旅客以及家属表示哀悼,也希望这样的事件在今后不要再发生,所以我们想就因飞行员个人原因所造成的空难事件进行解读,说说自己的观点。我们在最近两个礼拜针对这起事件往前进行了追溯,发现同样的事件并不止一起两起那么少,我们通过梳理,按照发生时间的顺序跟大家介绍一下,那么离现在最近的就是2013年的莫桑比克航班事故

      华:好像大家没听过。

      晨:对,1999年的埃及航空,1997年的胜安航空,1994年的摩洛哥皇家航空,1982年的日航。

      华:还有我们猜测的马航370。

      晨:对,甚至包括370。专家以及媒体的焦点似乎都更倾向于是由于机长原因造成的至今为止370杳无音讯,无法找到。我们跳出这个航空航业之外,我们看看所有的行业,涉及到人通过个人的原因导致灾难性事故,从他这个层次分析的话,无非有三种原因,第一种原因就是由于个人生活上面,家庭、婚姻、对孩子的教育和邻里的相处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恰当,那么使得个人就产生仇恨、报复的心理。他从小到大的滋养甚至到长大到能够报复社会行为能力,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比如说马加爵,复旦投毒,公交车纵火。

      华:屠杀幼儿园那些。

      晨:这都是这种层面。那么第二个层面往往都是由于环境带来的压力,这个环境的压力都是比较特殊的,就拿胜安航空空难来讲,就是由于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机长在股市中失利,欠了大概有500万美元数额的一笔债务,他也承诺在当天航班落地后偿还这笔债务,肯定是由于无法偿还,使他做出这种的行为,这也是有关系的。

      华:他买了保险。

      晨:那么第三个层面就是由于个人的心理问题,那么在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患有抑郁症,或重或轻,那么从重度的抑郁症朋友口中,我能够听得到,作为抑郁症患者它把死亡看作是一种解脱,是一件比较美好的事情,完全不是我们正常人所理解的,所以媒体和专家在分析德翼航空这起空难事件的时候,也把卢比茨的抑郁病史拿出来分析,那么作为这种抑郁病的患者,它如果要作出类似极端的事情的时候,他肯定是完全不会考虑旅客和旅客家属这个事情的。

      华:嗯,这种人最恐怖。

      晨:他只是觉得自己做了这个事情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那么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无论是国内外的航空公司还是局方都要求做些防范措施,那么做出的措施以下几种,就是恢复三人机组,或者是在执行航班的过程中时时刻刻保证有两人在驾驶舱,那么我们从这个措施的本质上,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们作为一个从事航空驾驶的这么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一个这么两平米大的地方,又在三万米的高空,长期的处于这样环境,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幽闭的心理状态。

      华:有种轻生的状态。

      晨:就像我们站在了高楼的楼顶。

      华:特别想跳下去。

      晨:一半人都会有这种冲动。

      华:对,虽然没有实施但是有这种想法。

      晨:所以两人机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够避免一念之差所造成的飞行事故,但我们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这种措施,或者说是制度出发的措施,是不能完全把类似事件避免的。

      华:没错,这种措施只能够防范这种突发的想法,但是对于蓄谋已久的事故毫无办法,比如说我们提到的这几起空难全部都是蓄谋已久的。

      晨:就好像胜安航空的这个空难,从他的这一些手段就能够看出来,他的确是蓄谋已久的,他能够在副驾驶不知情的情况下,拔出飞行记录器和语音记录器开关,让那个数据没有办法记录。

      华:没错,就算强制驾驶舱里面有两个人又怎么着了,我们知道飞机上有很多应急设备,那么一个飞行员不想活了,他把所有的设备给砸烂,或者是跟那个飞行员打起来,那飞机没有人操纵一样会坠毁的,还有我们知道飞机上的安全员自己本身携带武器,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三人制还是双人制都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大家知道飞行员飞行的事件是影响到公共安全的,飞机的机长和副驾驶可以控制100个人或者几百个人的生命,可以看出它是非常有权利的,对于一个有权利的人或者行业,一般我们会采用利用制度的牢笼来控制他,所以我们就设计出来二人制和三人制这样的制度来控制他。

      制度的牢笼到底有没有效了,比如说我们军队警察系统它可能也有效,比如说通过人员的频繁流动,使他无法结党营私,无法作恶更大规模的危害社会,如果对于一个不想活得军人或是警察,那就很麻烦了,比如说我们中国和欧美都发生过警察拿枪屠杀老百姓,军人用坦克、飞机来屠杀老百姓,这都发生过,可见一个人如果不想活得话,我们通过制度是无法避免这样的行为的,有句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因为所有的制度都是来约束活人、正常人的,而这种人可以看成死人了,我们的制度本来有两三种可以防范它的手段,但是他要死的话,他的破坏行为有无数种,用两三种的防范手段对付无数种的破坏行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只能够眼睁睁的感谢副驾驶的不杀之恩,或者是感谢室友不杀之恩嘛?也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应对办法。

      比如说就针对一个对社会公共安全影响特别严重的行业的人员,我们的机长、副驾驶、船长、火车司机,或者是从事电力、能源,还有食品这些人员,他们一旦有这种动机破坏力是非常强大的,针对这些人我们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报复社会,为什么要自杀。刚才我们说了有三个原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给这样的人一个物质保障,让他对社会不要这么的不满报复社会,要给他一定的关怀让他环境压力没有那么大,还有提前做好心理方面的干预,发现苗头马上去干预,或者在它从事这个行业前必修一门心理课,我们中国人都非常的缺乏心理方面的教育,其实在欧美国家现在他们从小就开始受心理方面的教育了,国外有一本非常流行的书叫《少有人走过的路》,这是三本书,一套书,是讲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心理路程,我们平时特别注重外在的世界,其实内在的世界是更应该注意的。

      晨:是在我们上学期间的这种心理教育,从小的时候感觉我们那代是很少的,我们工作后发现从业之后的职业心理评估也是很少的。

      华:对,好像心理不是个问题。

      晨:也许是这个心理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大范围的还没有意识到,就是因为别的困难太多了,还没有把那些解决掉,所以这个心理就没有放到主要的地位,但是慢慢这天要来到了。

      华:其实还有个更危险的行业就是企业高层,或者是金融家们,我们知道二百年来的战争都是金融大亨所操纵的,他们监管的成本更低,他们违法的成本更低,但是作恶的能力更大,那这个层面又该怎么解决了,这可能是个世界难题了,这个世界的问题我们也管不了。

      我们还是再说一下我们这个行业内的问题,刚才我们也说了通过物质保证、生活关怀和心理干预可能会解决这个自杀和报复的一个源头问题,同时我们也采纳了一些三人制机组和双人制机组这样一个制度化,但是我们发现像强制我们驾驶舱有两个人的制度也不是很好,比如说副驾驶要去个厕所他还要专门叫个乘务员过来看着机长,这就很容易损坏这个机长在飞机上的权威。

      晨:因为长期以往形成的这种东西都是我机长是权威的,我说话时算数的,往往在短时间内,在思想意识上都没有办法转变这个角色。

      华:还有人说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比如说通过空管或者国家安全人员,如果监测到飞机有这种自杀倾向的时候通过自动控制功能接管飞机,那么这种情况了也存在一个问题,空管和国家安全人员也是人,它如果要是抑郁了,它的危害可能就是几百架飞机几千架飞机。

      晨:对,这个波及面更大。

      华:如果万一有黑客入侵,它的违法程度更低,而且你很难找到他。

      晨:其实我们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就看到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微博都会传类似话题的段子,这个段子就讲一个机长在执飞的过程中,他要去洗手间,他看见这个洗手间门口有很多旅客在排队,他就跟旅客说现在副驾驶一个人在驾驶舱,我想来下洗手间,然后旅客就马上把洗手间让给了机长。

      我们听到这个段子以后会心一笑,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个段子所讲的点在哪里,但是会心一笑之后我们似乎还应该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次事件发生以后,除了对这个人员的心理方面进行干预培养之外,我还有两个方面的疑惑至今还没有给自己很明确的答复,一方面就是媒体,现在的媒体针对这种大众关注的焦点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从早到晚的都不间断的这种报道,那么我们之前讲到这6、7起空难事件似乎我们听到的很少,有可能是我们当时年纪小。

      华:互联网不发达

      晨:或者是当地政府管制强。

      华:莫桑比克2013年那个我还没听说过。

      晨:对,我们都没有听说过,有可能是人家的新闻媒体或者是政府强势,使得它这个没有被我们所熟知,但是我们现在就说这个媒体这个报道的程度这么广泛,让所有的人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这个事情,甚至成为大家街头巷议的话题,我们先不说这个事情的好与坏,那我们聊聊这个事情利弊的权衡是怎么样的,如果说有一个人有这样的冲动,他自己在冥思苦想,想选择一条路,他始终找不到,但是他听到这种报道以后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往天堂的捷径。

      华:成名的直路。

      晨:按道理说一个媒体在评估一个新闻报道的时候,是整体的评估了这个事件的利弊,我们也相信他们对客观报道的权威性,但是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媒体,他是不是应该更加全面的来评价这个报道的侧重点,时长或者是加入些心理干预的成分来报道这些事情,对社会带来的正面效应会更好。

      华:嗯,媒体有时候报道的东西确实很真实,但是真实的东西未必代表了真实的事件,我们只关注那些高大上的、高新尖的,普通人就认为这些东西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忘了每年还有几十人上百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忘了几千万人死于癌症。

      晨:对,所以媒体在客观的同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个人感觉。然后另外一个方向像你刚才说的对于人的心理干预,让他避免这种行为的出现有物质的保障,有生活的关怀,心理的干预,那么好的国度它可能会对这三方面这种比较全面的照顾,使得无论是从社会的犯罪率会比较低,人们生活幸福指数会比较高,但是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打通的世界。

      华:全球化

      晨:那么我们怎样防止跨国的恶意思维或者行为的渗透了,那也许在有的国家他达不到这种情况,他在报复自己国度的同时,他还想报复别的国家。

      华:嗯,没错,刚才我们说到了是如何控制驾驶舱内部的作恶,其实你控制了内部也未必控制得了外部,外部如果有人不想活了,想危害飞机,那手段是无穷多的,比如说去年那个马航17一下就被打下来了。

      晨:你说这个东西去哪说理嘛。

      华:所以说还是一个社会,一个全球能够和谐美满才可能是解决之道。

      晨:我们经常看有一些书上面的报道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充满了战争与血液的,那么从一个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似乎类似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的推动是有好处的,能够让这个行业或者整个社会引起警醒,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它,或者呼唤人内心的一些东西,但是从一个时间点来看,那么对某个家庭或者某个人来说,是极度悲惨的消息,天塌了的感觉,在我个人的这种角度来说,我很难设身处地的站在历史的长河,各人家庭的角度来综合的分析和权衡这两种感受,你是怎么看?

      华:可能这样事件的发生也是推动世界走向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一条突破口,以后这样的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

      晨:反正这个就像人们经常说的,人活着过程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我们也就针对这个事情聊聊自己的感觉和感受。

      华:我们也很无奈。

      晨:还是电影那句话,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们愿世界和平,是吗?我们愿开开心心生活

      晨:我们不说结尾语了,纵观民航风云,风景这里更好,华晨不是宝马

      华:我是赵振华

      晨:我是陈晨

      华晨不是宝马致力于打造一个民航专业类语音节目,节目宗旨:由浅入深、生动形象、深度挖掘、充满想象;解放你的双眼,轻松了解民航专业话题,每周只听20分钟。

      微信公众号“华晨不是BMW”期待你的关注!

    1荐闻榜

    延伸阅读: 德国之翼客机坠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