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浦东机场通航15周年 世界级枢纽机场初具规模

 2014-09-16 11:51:19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通讯员马新华  [投稿排行榜]

      民航资源网2014年9月16日消息:1999年9月16日,随着上航FM451航班的腾空而起,上海浦东机场正式通航,上海也由此成为同时拥有两座国际机场的城市。15年后的今天,浦东机场已经是拥有两座航站楼、4条跑道,2013年旅客吞吐量4719.2万人次、飞机起降37.12万架次、货邮吞吐量291.48万吨,年货邮吞吐量连续6年排名世界第3,世界级枢纽机场初具规模。

      枢纽硬件设施初具规模。2008年3月,历时近3年建设,浦东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按期建成启用,年旅客保障能力提高到6000万人次,年货邮保障能力提高到420万吨,年航班起降提高到49万架次,浦东机场枢纽运营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能更好地满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航空运输增量的需求。新建的二号航站楼总建筑面积54.6万平方米,相当于一号航站楼的近2倍,设计容量达到了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浦东机场扩建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特点,在国内首创设计了3层旅客活动层、“剪刀叉”式的国内和国际可转换登机桥和一体化交通中心,最大限度方便旅客中转和换乘,为航空公司在二号航站楼开展枢纽运营提供了硬件支持。2012年12月起,浦东机场又投入15个亿对1号航站楼实施改扩建,提高旅客保障和行李自动化处理容量,将T1的年旅客保障能力从2000万人次提高到3680万人次,特别是完善了中转流程,可满足每年1300万人次中转旅客的保障需求,中转率可望超过30%,大大改善了基地航空公司在T1开展枢纽运营的基础条件。

      服务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作为展示上海乃至中国形象的“窗口”,15年来,浦东机场一直致力于服务品质的提升,始终坚持“服务是生命线,寓服务于管理中”的理念,以“便捷”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服务策划、服务管控、服务评估及服务改进与创新四大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出多样化服务举措,努力为旅客提供安全高效、贴心愉悦的卓越机场服务体验。2007年起浦东机场加入了国际机场协会(ACI)全球机场旅客满意度测评,以国际一流机场为标杆,积极提升浦东机场服务水平,从加入时的3.7分、在101家机场中排名第63位,提升到2013年的4.84分、在235家机场中排名第4位。

      枢纽航线网络基本形成。围绕建成亚太核心航空枢纽的战略目标,浦东机场定位于国内、国际航线的复合中枢,不断整合机场运行资源,拓展空中航线网络,优化中转流程,入驻航空公司及通航网点快速增加,现在已有70家国际(地区)航空公司和24家国内航空公司在浦东机场执行飞行计划,航线通达109个国际(地区)城市和85个国内城市,一个通达世界、密布全球的航线网络正在形成和完善。2014年上半年浦东机场又开通直航埃塞俄比亚航线,填补了上海直飞非洲大陆长航线的空白。近几年,浦东机场中转航线大幅增加,中转产品更加丰富。随着24小时过境免盖签注章、72小时中转免签等一系列口岸政策的落地,浦东机场在日韩—浦东—欧洲,以及东南亚—浦东—北美等中转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逐步确立,加上东航“通程联运”项目不断推广,浦东机场的中转旅客保持连年快速增长势头。中转率由2009年的5.7%上升到2013的9.61%,跃居境内机场第一。2014年,浦东机场又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准,高峰小时容量提升到74架次,高峰日航班起降量接近1300架次,航班时刻资源得到释放,有望迎来浦东机场客货运总量的再次大幅提升。

      率先确立国际货运枢纽地位。上海依托长三角和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以及浦东机场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吸引了诸多世界大型货运航空公司、物流集成商在此落户,航空货运枢纽初具规模。2008年浦东机场建成西货运区,形成了公共货站、基地货站和转运中心三个地块功能,同时将机场西货运区与周边地区联成一体,形成浦东机场空港保税物流园区,作为上海四大物流园区之一,提供全面、专业、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成倍提高整个浦东机场货运保障能力。UPS、DHL、FedEx等国际物流巨头相继在浦东机场建设国际和区域转运中心,使浦东机场成为全球第一家一个机场同时吸引三大国际物流集成商落户建立地区级国际转运中心的机场,同时也标志浦东机场已率先确立上海航空国际货运枢纽地位。2013年11月,DHL在浦东机场启动了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浦东机场成为我国第一个开展航空货物中转集拼业务的机场,浦东机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的创新突破,有利于航空公司和相关运营方通过集拼的方式,带动国际货运中转航班的增长,进一步增强了浦东机场国际货运枢纽功能。

      创新枢纽机场运营模式。2008年以后,浦东机场为适应“多跑道、多航站楼”的运营需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构建了航站区、飞行区、场区三大区域化运行中心,打破交叉管理模式,减少协调界面,确保大型航空枢纽运作的高效、顺畅。该模式在国内民航业内得到广泛推广。机场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已成为世界大型成熟机场的主要收入来源。浦东机场自开航之初就在国内机场中率先引入了机场非航业务特许经营模式,将机场的商业、餐饮、广告、航油、货运站、旅馆等资源的经营权通过多种形式的招标及租赁方式引入专业商家特许经营。随着特许经营模式的全面实施,浦东机场从资本经营型向资源管理型转变,依托主业、做精做强非航业务,开展了非航业务经营资源整合规划,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在新机制的推动下,浦东机场特许经营收益连续多年快速增长,非航业务收入增幅明显高于主业收入。

    0荐闻榜

    (供稿: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