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14年2月18日消息:2013年12月31日,随着乘坐ZH9569航班的旅客王霞办理完登机手续,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客运量刷新为359万人次,比2004年开航当年的客运量整整高出10倍之多。十年前,当ZH9559航班从无锡腾空而起,无锡硕放机场宣告通航;十年间,这些数字在一架架飞机起落间,不断突破刷新;货运量从7000吨到8.76万吨,航站楼从3500平米到10.6万平米,货站从2100平米到3.6万平米……十年后的今天,无锡硕放机场已经成长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作为江苏省定位的两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苏南机场十年风雨兼程,走出了一条服务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苏南机场已经成为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开放的门户,一扇服务社会的窗口,一座对外沟通的桥梁。
破解困局 跻身全国中型机场行列
“如果以无锡正好处于苏南几何中心和沪宁中心节点位置作比喻的话,苏南机场正好在无锡和苏州两市的心脏位置。”有人这样形象地描述苏南机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苏南机场也确实抓住航空主业这个重点,充分利用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快、区位交通优势强等有利条件,积极开拓航空市场。作为省内最大的军民合用机场,苏南机场结合军地双方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持续加强与军方的合作关系,不断推进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想方设法开辟航线、增加航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走出了我国军民合用机场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之路。
十年间,驻场飞机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末已开通31个国内主要城市、20个国际和港澳台3个地区城市的近40条客货运航线,初步构建覆盖国内、辐射东北亚、东南亚的航线网络。特别近年来,苏南机场不断加密与国内重要枢纽机场的航班频次,形成与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昆明、重庆的快线航班,为商务客出行提供便利,同时依托旅行社全面拓展旅游航线,为游客提供实惠。
伴随航线网络的快速拓展,客货吞吐量节节攀升,旅客吞吐量继2007年突破100万、2009年突破200万人次后,2012年突破300万人次,跻身全国中型机场行列,2013年客运量达到359.02万人次,货运量达8.76万吨。在苏南地区开展异地城市候机楼业务,已在苏州、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城市发展了8座城市候机楼,将苏南机场的服务功能延伸到周边地区,机场改变了无锡和周边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格局,越来越多的乘客认可、青睐苏南机场,旅客辐射面达到苏州、常州及部分苏中地区,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插上了一双有力翅膀。
图:夕阳下的候机楼
开航十年 安全服务管理亮点纷呈
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苏南机场先后于2008年通过安全审计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2009年通过航空保安审计,2010年以98.37%的符合率成为全国民航第一家通过空管安全管理体系(SMS)评审的机场。
成绩的取得源自机场对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苏南机场引入先进的SMS、SeMS和空管SMS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以安全文化教育人,形成具有苏南机场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开航后实现连续10个安全年,为航班航线的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机场公司获江苏省“平安企业”荣誉称号,2013年,机场公司荣获无锡市“十佳平安企业”称号,物流公司荣获无锡市“平安企业”称号,
苏南机场一直致力于塑造“城市第一窗口”的优良形象,由机场牵头,成立了服务质量管理小组,从维护空港整体形象的高度,形成统一协调、统一标准、统一步伐,共建“一流机场”的“大服务”工作格局,创建“精致、精确、精准、精细”为宗旨的服务品牌,建立并逐步完善机场微博、微信、网站和96889788四大旅客服务平台;成立“语燕班组”、“580(我帮您)服务班组”、“两舱保障组”、“物流豆芽班组”特色服务小组,不断细化服务举措;先后推出了“出行无忧”、特殊旅客360°帮扶服务、“团队预约办理”、“微笑大使”等特色服务项目,推行“首问”责任制,通过“首问第一人”、“主动、微笑、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全力提升机场整体服务品质。按照“一条龙”服务要求,规范订票、美食、服务、乘机、托运、延误保障等服务流程,实现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机场与各驻场单位一同经过多年摸索,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案》,形成三级预警系统,成立了由13家单位组成的不正常航班处置协调小组,按照“统一指挥、统一研判、统一行动、统一标准”的原则,确定了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处置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预见性和主动性。2012年在无锡市12个服务行业评比中综合得分第4名。
图:十周年柱状图
三方共建 瞄准区域性机场齐发力
随着民航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作用的不断凸显,苏南机场的发展进入省市、国家发展规划目标。《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机场扩建,积极加强国际枢纽机场功能”,“积极发展国际航空业务,优先开通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班航线和港澳台航空客运航班航线”。2009年无锡市政府成立了无锡苏南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履行机场规划建设管理、航线开辟和协调军用航空、民用航空关系等职能,为搭建机场的发展平台、建设平台和经营管理平台。
2010年,苏南机场成为江苏省“两港两场”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在苏南机场创新实行省、无锡和苏州三方共建机制。同时江苏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的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机场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共建机制的强力推动下,苏南机场的发展层级、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客货运输量年均增长超过15%。
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将硕放机场定名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要求“积极推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改扩建工程,重点增加国内客运和国际货运航线,建成国家干线机场、苏南一类航空口岸和区域枢纽机场”。根据国家、省市对苏南硕放机场的发展定位,苏南机场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建成国内重要干线机场,航班起降达到5.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00万-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万吨。
2013年,市政府分别与深航、东航股份、东航江苏公司、民航华东空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两家基地航空公司在锡发展,2014年两家基地航空公司驻场飞机将达到17架,2015年达到22架,12月18日东航江苏公司无锡基地正式升格为无锡分公司;同时,无锡市与民航华东空管局建立空域协调机制,缓解空域矛盾,为机场长远发展解决深层次矛盾。几项战略协议的签署对做大做强无锡民航事业,加快区域性枢纽机场建设意义重大。
图:航线图
四项战略 临空产业集聚航空新城
国务院、省市政府批准的苏南机场总体规划显示,苏南机场的定位是“区域性枢纽机场”。未来一段时期,将是苏南机场实现中远战略目标,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的关键阶段。苏南机场将准确把握在全国机场布局中的战略定位,客观审视长三角地区机场的竞争态势,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处苏南腹地的区位优势,加快四项战略,推动苏南机场向区域性枢纽机场和航空城的转变。
“口岸扩大开放战略关系到机场是否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机场。”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航空一类口岸(仅限中国籍飞机)开放的基础上,苏南机场将于2014年实现口岸扩大开放,引进国泰、港龙、中华、复兴、韩亚、大韩、全日空等航空公司,实现向真正国际机场的跨越;2014年上半年完成航站楼二期扩建工程投用,航站楼面积将从4.2万平米增至10.6万平米,停机位从15个增至25个,以及航油、飞行区、动力小区、停车场等四项配套扩建工程一同竣工投用,能够满足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的需要,苏南机场将具备大型机场的保障能力。
江苏省内唯一的国际快件中心将在苏南机场建成并投用,这也是关系机场是否能够抢抓国际快件贸易先发优势、打造苏南航空物流集散高地的核心战略。苏南机场将引进顺丰、中外运等快递公司进场运营,计划引进FedEx、DHL、UPS、TNT国际快件公司在机场设立口岸操作部门,开通国际快件货运航班。在此基础上,推动机场物流产业由单一航空货运向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综合一体化服务的物流转型,采用“保税场所+快件中心”模式,设立专门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快速通关中心,重点做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将加快把苏南机场建成苏南地区乃至长三角快件中心,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方面,也将加快形成与地铁、城铁、高铁等现代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实现无锡、苏州两市地铁在苏南机场的互联互通;继续拓展城市候机楼、城市货站和城际旅客班车布局,大力拓展机场地面服务半径,助推苏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配套产业聚集战略,设立航空运输功能区,重点集聚航空货运企业,航空快递企业,航材供应、分销、仓储企业,飞机维修企业和航空油料企业,发展航空配套产业;呼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建设临空国际产业基地、全球保税加工基地、全球物流分拨配送基地、跨国企业全球技术服务基地和全球功能性贸易基地五大重要结点。计划到2020形成以机场为核心,航空及配套临空产业为内环,空港型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外环的现代化航空都市,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成为引领苏南经济区发展、服务长三角、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抚今追昔,十年机场发展成绩显著。展望未来,十年机场发展又站上新的起点,苏南机场将承载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的梦想,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迈向下一个十年,书写苏南民航发展的华美新篇章!
图:十家航空公司
图:二期侧面
(供稿:无锡苏南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