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到民航资源网

飞院洛阳分院创全球通用航空安全最长时间纪录

 2013-08-29 09:47:41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通讯员刘军、杨德贵  [投稿排行榜]

      民航资源网2013年8月29日消息:2013年8月28日晚8时,随着B-9583号飞机安全落地,标志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实现安全飞行50周年,至此也创造了全球通用航空运行单体(独立运行机构)飞行安全最长时间纪录。

      洛阳分院于1963年在四川广汉组建,1993年,为适应中国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整建制搬迁洛阳。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近20年的快速发展后,分院已经成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目前规模最大、业务最齐全、培训能力极强的飞行训练分院。

      50年中,分院先后使用14种机型进行教学训练,共完成飞行教学训练85.5万多小时,起降224万多架次,培训范围覆盖养成训练、改装提高、增加飞行技术等级等,共完成各类学生180多个期班的飞行教学任务。在洛阳分院毕(结)业或者有过培训经历的民航飞行员达8700余名,民航现役飞行员中,每4人就有1人在洛阳分院培训过。中国民航首批7名特级飞行员,就有5人曾经在分院学习和工作过。中国民航第一、二批养成培训女飞行员,中国民用飞机首席试飞员赵鹏,坦桑尼亚、老挝等国外飞行员都在洛阳分院了进行培训。

      创造全球通用航空的安全纪录来自不易。作为民航飞行人才培养的飞行训练分院,民航安全的基础和源头,分院克服了许多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在飞行训练安全工作中,面对老旧机型故障率上升,维护困难多;西锐飞机新引进,需要摸索运行;本场飞行活动上量快,空域组织指挥压力大;转场航线阻力多,协调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实现持续安全的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怎样克服?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是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洛阳分院从成立的那天起,历届党委都把安全工作视为分院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着力打造通航运行的安全品牌、飞行员培训的质量特色和全国中小型机场运行的安全典范。分院领导表示:传承凝炼独有的安全文化,形成安全发展灵魂,通过强化组织管理、狠抓质量提升、构建和谐环境、勇于变革创新、加大安全基础投入等措施,为实现持续安全奠定基础。坚持“安全、质量、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进安全关口前移,向质量要安全,确保分院安全工作始终以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

      在分院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立了以航空安全委员会为核心,从分院到二级机构-科室-班组的四级安全管理体系。近年来,分院又依托民航安全体系建设,通过机场安保审计、安全审计以及各类SMS建设,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不断落实和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形成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迹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

      近年来面对怎样满足民航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怎样破解逐年增大的安全压力?分院想了不少办法。飞行大队进行了“三三制”训练组织模式改革和飞行大队全面初中高一体化教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时间、空域和飞机资源,使得教学飞行时数大幅提升。飞机维护工作中用科技手段强化机务管理,进行了机务维护管理系统研发、机务运行体制改革和航材管理系统改革,实现了机务工作由事后维护向预防性维护的转变,极大的提高了机务维护质量和效率。50年来,所有飞机没有一次因维修质量原因而导致单发飞行、发动机空中停车、迫降等危及飞行安全的事件发生。

      文化,是统一员工理念、意识和思维方式,约束员工行为的一种形式,可以弥补制度的空白。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分院保证“持续安全”的土壤。分院近年来通过经常性的安全形势分析会,不间断的安康杯竞赛,定期的安全演练,各种安全讲座、研讨等安全文化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安全物态文化,树立全员安全意识,倡导成为手册员工,形成分院安全管理特色文化。这些都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分院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为分院的安全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近年来,分院还在训练和运输安全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完成了08号跑道一类精密进近盲降和灯光助航系统建设以及机场一二三类专项整治等基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亿1千万元,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的硬件基础。

      把握民航强国建设前进方向,立足飞院“6321”工程的宏伟蓝图,洛阳分院将继续探索管理新思维,持续激发安全正能量,以洛阳为中心,积极构建中原训练网络,以质量为内核,再创通航安全新纪录,培养更多飞行人才。

     

      图: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创全球通用航空安全最长时间纪录

    1荐闻榜

    (供稿: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洛阳分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