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分类】飞行
掌控他人命运的人……(续一)
——从《两地书》看“7·23”事故
2005年第17期《读者》人生·人世间栏目刊登了秦春的《两地书》。文章以电子邮件通讯方式叙述了故事主人公王嘉鹏与其妈妈沈利萍女士彼此的心灵互动和情感沟通。它展示给世人的是:一个稚嫩的生命面对飞来横祸的无可奈何和一个人的命运刹那间发生转折的惨痛现实。
命运转折
1993年,年仅12岁的王嘉鹏还是宁夏银川市第十八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正值暑假期间的小嘉鹏,一天,父亲答应带他一起乘飞机到北京去旅行。这将是小嘉鹏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还在前往银川机场的路上,小嘉鹏的心早已飞上了高高的云端;小嘉鹏的双脚已经站在了天安门广场中间。
小嘉鹏是“怀着童年美丽的梦”登上飞机的,可是,他还未来得及看一眼机舱外的景色,甚至身子还没坐稳,小嘉鹏的梦就从高高的云端里摔了下来。——小嘉鹏第一次乘坐的航班飞机,跟小嘉鹏开了个凄惨的“玩笑”——这班飞机在银川机场的跑道上飞速滑跑着,越来越快,可飞机就是迟迟“不愿”离开地面。最终,飞机冲出了跑道、冲破了机场的护栏,一直坠入机场跑道尽头的水塘里。飞机机身断裂破碎了,小嘉鹏“美丽的梦”也变得支离破碎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伴着飞机巨大的冲击力向前推去”,小嘉鹏的“头重重地撞在前排座椅的靠背上,身体瞬间失去了控制”。“又一声金属断裂的巨响”,小嘉鹏的“腰象一根筷子,破折成两截,没有了感觉,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只知道自己沉入到了混杂着燃油味的泥水中”……
幸运的是,小嘉鹏在所乘飞机最终破损那一刻幸免于难,只是与死神擦肩而过,冲过了第一道鬼门关。小嘉鹏获救了,但他身受重创,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医院诊断结果是:“头皮裂伤并脑挫裂伤,腰椎爆裂骨折至双下肢截瘫,脾脏及左肾挫裂伤,肠管及膀胱挫伤”。重伤,让小嘉鹏从“止住腹部出血”到完成“腰椎手术”,从逃离“粘连性肠梗阻”到战胜“尿路感染”和“可怕的尿结石”,经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鬼门关”。随之而来的“康复”期,让小嘉鹏又经历了长时间忍受巨大痛苦、长时间消耗巨大体力的磨练。整整一年的时间,小嘉鹏一直躺在床上练习垫上运动;练习站立,小嘉鹏无法支配没有知觉的双腿又要忍受着腰部钻心的疼痛,终于可以站立一秒钟、站三秒钟,最后到能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借助步行器练走,是嘉鹏由妈妈架着在步行器上拖着“走”,而一拖就是两年!
1997年,也就是小嘉鹏遭遇事故的第四年,他被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看中,由一个大小便失禁3年的截瘫患者,成了一名残疾人运动员。1998年,小嘉鹏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挪威世界联合学院。这是一所世界红十字协会主办的闻名世界的残疾人大学。
在康复中心的五年里,小嘉鹏看到了太多的苦难与生死。他慢慢明白了活着的可贵、懂得了生命的重要;他学会了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学会了改变命运、改变自己。小嘉鹏的命运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由一个健康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心态早熟、身体残疾的青年。而所有这些改变竟源自一起未曾起飞的“飞行事故”。
这起事故是嘉鹏命运的转折点;事故的那天,是嘉鹏命运的改变之日。这一天,就是1993年7月23日。于是这起事故,就被称为“7·23”空难事故。
祸起疏失
公元1993年7月23日,国内某航空公司使用BAe146-300型飞机(机号B-2716)执行兰州——北京——银川——北京——兰州航班。当日下午4点40分左右,该航班载有机组4人,旅客108人由银川飞往北京。这108名乘客当中,即有王嘉鹏和他的父亲。
B-2716飞机在银川机场由南向北起飞,全长2,200米的跑道,滑跑到1,777米时,才达到起飞抬机头的速度。这时,飞机驾驶员已经带杆(拉升降舵操纵杆),飞机开始抬起机头。随着机头的抬起,飞机机身并未产生上升的状态,随后却是飞机尾部擦地。这时的飞机驾驶员并没有察觉飞机存在着致命的问题,只是感到飞机应该离地起飞而尚未升起。于是就继续加大发动机油门、用足起飞马力,继续用力拉紧升降舵操纵杆……飞机滑跑到2,197米,飞机尾部已严重擦地,一直到冲出跑道,B-2716号飞机始终未能离地。飞机继续向前滑跑,经过60米长的安全道,50米长的草地,冲过两道排水沟土坎,连续撞断19根铁丝网围栏水泥柱,最后冲入距跑道北端460米处的水塘中,飞机机身断裂破碎报废。一起“空难”事故,不,确切地说是一起地面航空事故发生了。飞机上的112名乘员中,其中旅客55人、机组1人遇难身亡,另53名乘客和3名机组人员不同程度受伤幸存。小嘉鹏父子二人是遇险受伤而幸免于难者。
此次称为“7·23”的空难事故,是一起正常航班的起飞阶段在地面发生的机毁人亡的一等飞行事故。事故发生得是那么突然、来得是那么猛烈,让人们没有任何预感和思想准备。
当日在银川机场登上B-2716号飞机的108名乘客,除小嘉鹏“怀着童年美丽的梦”登上飞机外,其他乘客无论是公务旅行、走亲访友还是旅游观光,总之每个人心中也都怀有美好的期盼。及至当日航班的4名机组成员,在飞机上工作是他们的职业,尽管他们与每位乘客的心思会有不同:当机组操纵着载有108位乘客的B-2716号飞机滑向银川机场的跑道时,他们的目标航站是北京机场;这一天,按飞行计划,已经完成了由兰州到北京、从北京到银川的两个航段的飞行任务;只要顺利平安地完成从银川到北京而后再由北京返抵兰州的另外两个航段的飞行任务,全天的飞行作业就告结束,就可以回到温馨的家中与自己的亲人会面了。——这时机组人员的心情其实与机舱中乘客们是一样美好的。或许经过两个航段的飞行已深感疲惫?或许每日重复着同样单调的动作以为是家常便饭?或许有说不清的任何缘由?总之,当这班机组把他们手中操控着的飞机滑到银川机场跑道起飞线上时、当这班机组得到地面塔台同意起飞的指令时、当这班机组加大发动机油门开始滑跑时,这班机组的飞行员已经犯下了致命的错误:飞机的襟翼未放置在起飞位!同时,又违反飞行手册中有关起飞操作程序的规定:按检查单完成起飞前的各项操作动作,务必是口到、手到、眼到!
B-2716号飞机载着112名乘员在银川机场跑道上加速滑跑着。总计2,200米长的跑道已经用到了1,777米,B-2716号飞机总算达到了“抬机头”的起飞速度。可是不论飞行员如何用力拉紧升降舵操纵杆、不论飞行员如何用足全部起飞马力,飞机却始终未有离开地面。B-2716号飞机上的每一位乘员,尤其是驾驶舱内的飞机驾驶员,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是一次“冲闯鬼门关”的飞行!
B-2716号飞机的驾驶员不经意的疏失,让机上112名乘员的“美丽的梦”和“美好的期盼”随着整架飞机的破碎而破灭了。从飞机开始滑跑的起飞线到最后冲入的水塘之中,在这不足3千米的距离内,B-2716号飞机上的每一位乘员都经历了一次由疑惑到恐怖再到疼痛的命运转折,结果是惨痛的。机上全部112名乘员中的56位,刚刚
是一半的人员没能闯过这道鬼门关,只在一瞬间即从有血有肉、有情有思的人世之中跨入了死亡境界。这些人中,有的可能多次搭乘过飞机,有的可能是第一次,但对他们来说,这一次都是名副其实的“死亡飞行”。而在飞机冲入水塘最终破碎的那一刻幸免于难的另一半乘员真是幸运的,但这仅仅是度过的第一道鬼门关,这些幸存者的命运也在瞬间之中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和变化。而所有这些转折和变化,都源自一起不该发生的“空难事故”。
事后确认,这次事故的原因是:1.飞行员违反规定,起飞前未按规定念检查单,也没看襟翼指位表的指示;2.飞行员未放襟翼于起飞位置,在襟翼未放出的情况下起飞,造成滑跑距离长,飞机拉不起来,冲出跑道,事故发生。
反思反省
1998年8月24日,17岁的王嘉鹏在妈妈含着笑和泪的目光中登上了飞往挪威的飞机。这实际上是嘉鹏第一次真真实实地乘坐的飞机。与5年前小嘉鹏“怀着童年美丽的梦”登上的那架未曾离地就破碎的飞机相比,这时,嘉鹏终于有了自己那片美丽的世界和天空了!
一百多年前,人类造出了能在空中飞行的机器。从此,人们利用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与技术研制出一代又一代的新机型。现在,人们可以乘坐大大小小的各式飞机享受现代最舒适、最快捷和最安全的空中旅行。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事与愿望总会相违。当某位掌控驾驭飞机的飞行人员一个偶然的疏失、遗忘了一个该做的操作;或者,一次不经意的无意识行为、盲目地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操作,瞬间,一场惊天地、泣鬼魂的机毁人亡事故就会发生。于是,舒适转化为惨痛、快捷转化为夺命、安全转化为乌有。那些以驾驭飞机飞行为职业的飞行员,你们手中把握的不仅仅是一架飞机的“性命”——飞机适航性的命运,同时也掌控着全体乘员的“性命”——人的生存与命运!
一个人的职业行为如若可能、可以、可会掌控着他人的命运,那他务必谨言慎行--“说话”要符合规范,“办事”要遵守规矩。要学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欢乐与光明而不是恐怖、痛苦与黑暗。
根据墨菲定律,人总是会犯错误。这次由飞行人员的疏失直接造成的空难事故,可以理解而不可以原谅。即是说,飞行员可能一时疏于做事,但不能一时疏于做人!他们应该珍视自身的职业,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因为每一个不正常的飞行、每一次非安全状况的发生,都可能改写着一些人的命运、改变着一些人的命运。
基于这些思考,在写罢《掌控他人命运的人……》首篇之后,联想到《两地书》中王嘉鹏命运的遭遇及其与“7·23”事故的关联,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写此续篇,以供人们反思和反省:人生如此短暂却要经受太多的苦难历练,人生如此脆弱却要经受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而让人疑惑不解的是,不经意中一些人改变了另一些人的命运;冥冥之中一些人的命运被另一些人所掌控!这些发生在人类自身之间的祸与害,难道真有“上帝的旨意”或者原自“老天爷的安排”?
注:1、有关“7·23”空难事故情节来自徐柏龄主编的《前车之鉴》
2、有关王嘉鹏命运经历的故事情节原自2005年17期《读者》刊登秦春撰写的《两地书》
2006年4月21日第二稿
于北京